
教育部長陳振聲呼籲南洋理工大學成為推動裕廊創新區發展的「催化劑」。他指出,南大與裕廊企業有長久合作關係,可藉助教學、研究和創新等強項,協助潔凈能源、精準醫學等新興領域的企業在園區紮根。
教育部長陳振聲呼籲南洋理工大學在慶祝創校30周年之際放眼未來,發揮自身的科技創新強項,成為東南亞的科技專才與創業者中心,並且協助他們從本區域邁向世界。
陳振聲(12月9日)以主賓身份在南大創校30周年紀念展推介儀式上致辭時,鼓勵南大把握未來的發展契機,朝三大願景邁進。
首先,他鼓勵南大成為推動裕廊創新區發展的「催化劑」。他指出,南大與裕廊企業有長久合作關係,可藉助教學、研究和創新等強項,協助潔凈能源、精準醫學等新興領域的企業在園區紮根。南大也可同園區合作,培養具科研能力及業界技能與知識的人才。
第二,由於科技將是推動東南亞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陳振聲呼籲南大以本區域領先科技大學為定位,成為東南亞逾6億人口市場的科技專才中心。
陳振聲說,南大可作為本區域科技起步公司的孵化器,加上新加坡定位為區域起步公司拓展業務的理想地點,我國可為科技創業人才提供一個具有科技發展和融資機會的創業生態環境。
「換句話說,我們期待南大成為東南亞科技人才和創業者的『麥加』。我們希望南大與東南亞科技領域建立深厚合作關係,在本區域大學、研究機構和起步公司建立聯絡網,進而協助本區域科技生態系統以新加坡為平台,藉助我國作為通往世界的門戶,與國際市場連接起來。」
此外,他認為,新加坡也可扮演國際科技企業通往東南亞的橋樑。
搭建橋樑建立互信 成連接國際社會交匯點
最後,在日益分裂的國際環境中,陳振聲期待南大成為連接國際社會的交匯點。他指出,新加坡素有「公正的中間人」聲譽,這個角色也延伸至我國的公共領域機構,包括南大。南大可藉助自身優秀的學術機構,如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和南洋商學院等,為國際社會搭建橋樑,建立互信。
南大校長蘇布拉·蘇雷什教授致辭時,感謝歷年來為南大作出貢獻的人。他說,南大從一所滿足國家人力需求的科技大學,發展成一所國際頂尖教育和研究型學府,所研發的創新產品發揮了重要影響力。南大下來將逐步落實南大2025戰略計劃,為氣候變化和老齡化社會等環球挑戰,開發解決方案。
南大配合校慶也為「數碼時間囊」主持虛擬封蓋儀式。時間囊中存放了代表南大30年來重要事件和創新研發的物品和記錄,當中包括以兩名南大校友羅順安和傅文山名義設立的助學金。
封存時間囊 待50周年校慶解封
羅順安和傅文山是龍舟隊國手,也是南大龍舟隊成員。他們與另三名國手於2007年在柬埔寨的一場龍舟意外中不幸逝世。一群南大龍舟隊校友當年發動捐款籌得12萬5000元,獲政府1元對1元的支持,成立捐贈基金,隔年設立助學金,資助有經濟困難的南大龍舟隊學生。
羅順安的父親羅德祥(78歲)昨天見證封蓋儀式。他受訪時感謝南大將紀念兒子的助學金納入時間囊,也希望助學金能鼓勵南大生繼續參與划龍舟運動。
時間囊將在南大50周年校慶時解封。南大也配合校慶推出紀念特刊,收錄30名對南大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物訪談,其中包括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展示南大曆年成就和創新研發項目的創校30周年紀念展,即日起在南大南洋禮堂展出至明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