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必要的食品和醫療保健品對中國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上海港口的封鎖估計不會對這方面的供應產生重大影響。與此同時,新加坡進口大部分食品供應的城市暫時沒有列為高風險城市。
新加坡政府將繼續採取多元化進口、本地生產和增加儲備等多管齊下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供應衝擊。

新加坡主要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包括電子、機械和金屬,這些都是製造業和建築業所需要的中間產品。圖為新加坡海港。(張榮攝)
工人黨盛港集選區議員何廷儒5月9日在國會問,中國個別城市因疫情而封城,對供應鏈和本地物價造成多大影響,政府又如何確保必要物資和服務的供應充足。
對此,貿工部政務部長劉燕玲回應說,新加坡的企業將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供應鏈中斷的影響,這取決於他們對中國進口的依賴程度和是否有應急計劃。
「自冠病暴發以來,許多公司已加強他們的業務持續計劃和供應鏈的韌性,其中包括持有更多庫存及增加更多不同的供應商來源,以減輕供應鏈中斷的影響。」
大部分公司能應付中國貨物延遲情況
劉燕玲指出,新加坡從中國主要進口的產品包括電子、機械和金屬,這些都是製造業和建築業所需要的中間產品。「根據相關行業的公司反饋,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公司都能夠應付來自中國的貨物延遲的情況。」
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衝突已經使全球供應鏈面臨壓力,中國的封鎖將進一步加劇全球供應鏈的壓力,並在短期內可能加劇全球通貨膨脹的壓力。
劉燕玲說:「較長遠來看,衝擊力度將取決於封鎖的規模和程度,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文: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