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金髮局助港搶人才 與星競爭定位不一
來源:星島日報報道
政府提倡「搶人才、搶企業」,金髮局亦要出一分力。
金髮局主席李律仁在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表示,「如果(搶人才)完全無難度,就唔使講搶」,惟並非香港不夠吸引,而是因為全世界都在疫後重啟中。
對於香港與新加坡競爭,李律仁認為兩地的定位不一,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是國際金融服務中心,香港金融業的發展更加全方位。
李律仁又說,感受到國際金融機構在港的部署更正面及具擴充性。政府早前已訂立績效指標(KPI),在今年至2025年吸引最少1130家企業到港開展或擴展業務,以及每年吸引3.5萬名人才。李律仁指出,宣傳是金髮局一個好重要的職能,其KPI較為現實,就是有多少人,帶多少就業機會及資金來港。
李律仁坦言,由於全世界都在重啟中,而很多公司並非採取在經濟蓬勃時期的擴充方式,當要去搶人才及招商時,便要「落多幾分牙力」及預期對方心底里都有算盤「計緊(盤數)」,又指「有時真系要到考真功夫時,先睇得出你有幾叻」。
新加坡走金服路
李律仁表示,現時感受到國際金融機構在香港的部署更正面及具擴充性,尤其是中小型機構,但目前全球經濟充滿挑戰及不確定性,故其擴充方式會較為小心,「計過度過」,與於順景時不同,但正因如此,證明香港是有吸引力。
李律仁續指,香港有工作機會,而不同行業有不同生態,不可以一本通書看到老。
流失人員大部分已回港
香港與新加坡競爭方面,李律仁認為對比香港人,新加坡的有識之士更清楚「新加坡可以爭到乜、爭唔到乜」,反而港人好敏感,有時態度可以從容一些,因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需要市場,不只是賣服務。中國、韓國及日本等亞洲經濟體鄰近香港,而香港的股市及私募基金量均較新加坡多數倍。
李律仁讚揚新加坡的有識之士「非常叻」,新加坡集中做服務,行國際金融服務中心的路,即是不會發展IPO(首次公開發行),亦不會主力發展私募基金,而是集中做家族辦公室,在該環節上與香港的競爭較大。
李律仁強調,新加坡從來不走一條全方位的金融發展道路,而香港則是全方位與國際競爭。
本地人才流失方面,李律仁稱「以前有咩流失都好,已吸引返嚟㗎啦,又解釋之前做deal(交易)的人才並沒有流失,「做炒(trading desk)」的流失都不太嚴重,只有1至2家大行藉機會減低成本,將其炒樓的人員重新配置。
他指出,當局由始至終最緊張的是一些區域性的工作,例如「區域性主管(Head of Asia)」,因為人人都想近「中央」,可吸引一層層的工種。不過,好興幸絕大部分部門及區域性主管的調走只是暫時性,很多都已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