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殖民時代一直走到現在 回顧賽馬公會逾180年興衰

位於花拉公園的賽馬場。(圖:新加坡賽馬公會)
隨著克蘭芝賽馬場將在明年10月舉行最後一場比賽,並將土地回歸政府,象徵著已在我國擁有超過180年歷史的賽馬活動即將謝幕,一起來看新加坡賽馬公會從英殖民時代一直走到現在的興盛與衰落。
1842年10月4日:蘇格蘭商人威廉亨利麥克勞德瑞德(William Henry Macleod Read)和一群賽馬愛好者,一同創立了新加坡運動俱樂部,當時地點是在花拉公園。
這個俱樂部也就是新加坡賽馬公會的前身。
1843年2月23日至25日:為紀念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新加坡開埠24周年,俱樂部舉辦了第一場賽馬,並宣布當天為公假。
1924年:新加坡第一屆金杯賽登場,俱樂部同年更名為新加坡賽馬公會。值得一提的是,公會將於明年10月5日舉辦第100屆新加坡金杯賽,這將是本地最後一場賽馬。
1933年: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賽馬活動需求,公會把位於實龍崗路的賽馬場賣給新加坡改良信託局,買了武吉知馬橡膠園98公頃土地來建造賽馬場,金文泰爵士(Sir Cecil Clementi Smith)在同年4月15日為這個賽馬場開幕。
1942年至1945年:日據時期,本地賽馬活動暫停,看台和周圍建築物變成了醫院,馬廄則被改造成軍用停車場,馬場種了果樹,良駒則被送往日本。
日軍投降後,花了兩年時間把損壞建築、賽道修復,以及移掉破損軍車後,賽馬公會宣布重新開放,
1950年代、60年代:1959年開始了星期日賽馬日;1960年,民眾只需要支付4元的入場費就可以觀賽。 1964年,邵逸夫成為第一位當選新加坡賽馬公會主席的亞洲人。
1972年:伊莉莎白女王前來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參觀了新加坡賽馬公會,為歡迎女王蒞臨,當時還舉行了一場「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杯」特別賽。
1988年:新加坡賽馬公會3月宣布解散,由武吉賽馬公會負責接管賽馬和4D抽籤活動。 1994年,這個俱樂部復名為新加坡賽馬公會。
1995 年8月22日:英國搖滾巨星洛·史都華 (Rod Stewart) 選擇在新加坡賽馬公會賽場,舉行他新加坡首場演唱會,觀眾達8000人。
1999年8月7日:新加坡賽馬公會遷至占地124公頃的克蘭芝賽馬場現址。
2019年1月7日:新加坡博彩公司接管新加坡賽馬公會所有投注業務。
2020年:賽馬公會在2020年4月7起開始的冠病阻斷措施期間,暫停了所有賽事。
疫情期間,部分賽馬場設施改成社區康復設施,讓康復中的確診外籍員工暫住。賽馬活動在解封后的7月恢復,但以閉門方式進行,直到2022年4月才重新對外開放。
2020年7月:貿工部長陳振聲表示,新加坡旅遊局正同新加坡賽馬博彩管理局探討重新發展克蘭芝賽馬場,重建為休閒地,主要讓賽馬場與萬禮一帶的雙溪布洛自然公園和油池區相輔相成。
2023年6月5日:政府宣布將在2027年3月前關閉克蘭芝賽馬場,並在2027年之前將土地歸還給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