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不少幼兒園
提前將一年級的課程教授給孩子們
家長們更是心切
都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
甚至主動要求老師
給孩子提前加課
對於孩子們來說
「過度培養」真的好嗎?

針對這個問題,國內一位幼兒園老師認為,孩子在大班能掌握拼音和10以內的加減法就可以了,不用再過多學習。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指示,孩子在幼兒階段不應安排過多的理論知識課程,否則不利於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對於3-6歲的孩子而言,遊戲才應該是他們平時最主要的基本活動,一味強調文化課程的學習只會導致孩子學習興趣降低,甚至早早產生厭學情緒。
父母們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早早地為孩子灌輸各種文化知識,忽略了孩子們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養成,這樣一開始孩子們可能會學的比較快,但是隨著課程的深入,問題會很快顯現出來。
由於孩子能力的匱乏,應付難度逐漸加大的課程越來越吃力,學到最後什麼都沒學到不說,還出了一堆問題……

其實在孩子幼兒階段,家長們更幫孩子們建立獨立思考、專注力等學習能力,有了這些能力,孩子們才會真正能接受新的知識,越來越熱愛學習。
否則,父母們就會錯失發展孩子們開拓性思維的最佳機會,使得孩子們漸漸變成一個學習工具,會越來越失去學習的動力。
幼教專家認為,這種填鴨式的學習內容越多,孩子的負擔越重,越不利於小學課程的學習,反而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那麼,父母們應如何給孩子們培養獨立思考、專注力等學習能力呢?
在這一點上,新加坡就做的很好。
劃分學習領域
為了促進兒童的整體發展,新加坡仔細規劃了幼兒的學前課程,已經確定了以下六個學習領域:
美學與創造性表達、發現世界、語言和文化、運動技能發展、計算能力、社會和情感發展
所有的學習領域都是相互關聯的,一個領域的發展會影響其它領域並受其它領域的發展影響。因此,綜合的學習方法有助於兒童在不同的學習領域建立有意義的聯繫,並了解知識和技能之間的聯繫。

尊重個性發展
新加坡的幼兒園比較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注重培養孩子豐富多彩的興趣,而系統性的知識學習則相對次要。
新加坡教育部規定,幼兒園每日課程活動包括語言、數字、科學常識、社交技能、自理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音樂欣賞及戶外活動等。
同時,幼兒園為了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拓展視野、發掘潛能,經常組織各種各樣的集體參觀或遊覽,如看電影,參觀消防局、動物園、職業體驗館等。
特色活動
幼兒園每年還會舉辦一些活動,如文化節/旅遊節 (請小朋友展示、介紹本國特色的景點、動物、服裝、食品等) 和文藝表演。

文藝表演每個班、每個小朋友都要參加,即使有不少小朋友演的是一些只需甩甩胳膊、踢踢腿的次要角色,幼兒園也不會只挑選所謂的 「好學生」 上台。
當有孩子過生日時,幼兒園還會邀請家長到幼兒園與小朋友一起慶祝。家長一般會自備生日蛋糕,並準備一些 goody bag (禮品袋),人手一份送給小朋友們。
家園溝通
在與家長的溝通方面,每年開學初,幼兒園會舉行說明會,介紹幼兒園各方面的情況,教師會與家長見面。之後會組織家長與教師一對一的見面會,教師也會定期對孩子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反饋報告。
近期小新會有一場關於
新加坡幼兒園的講座
有興趣詳細了解新加坡幼兒教育
以及幼兒園詳情的家長
歡迎來找小新預約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