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當前經濟逆風強勁與國際貿易緊張,但這些因素對新加坡並未造成負面影響,相反還吸引到了巨額投資。

僅僅在2019年的上半年,新加坡本地就吸引到81億新元的零售業、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投資。事實上,上周公布的《新加坡經濟調查》(Economic Survey of Singapore)數據顯示,投資金額已經超過了這個經濟發展委員會(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EDB)在今年2月對全年的最少估計值。EDB預測的是,2019年新加坡將會吸引80億-100億新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與往年持平;去年,新加坡吸引了109億新元的投資。

聯昌國際(CIMB)經濟學家宋誠煥表示,這些跡象都是非常振奮人心的,尤其是在科技和化工領域。他指出,短期增長可能會讓人擔憂,但運營成本上升以及人力資源的問題都不應阻礙財力雄厚的企業發展。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仍然是來自美國和歐洲,這並不稀奇,因為很多技術性較強的企業,例如技術、化工和數據服務依然是由美國公司主導,其次是歐洲公司。
例如美光科技(Micron)、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以及英國電器製造商戴森(Dyson)均在新加坡開了公司。

但是Maybank經濟學家Chua Hak Bin則提出警示,儘管企業有可能會公布預期的投資承諾,但實際支出可能會的多,這是否會影響後期投資?
鑒於新加坡需要增加資本支出以緩解出口貿易低迷狀態,而目前也是新的固定資產投資的關鍵時刻。他還補充到,希望這些投資承諾能夠實現,並能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目前我們尚不可清晰看到新加坡是否能夠受益於中美貿易僵持導致的供應鏈轉變,但新加坡的確收穫很多來自美國的投資。

截止目前,新加坡的製造業依然是新加坡的支柱產業,但是到今年年底,服務業集群吸引的固定投資大有可能超過製造業。這是為什麼新加坡政府如此專注知識經濟參與其中,為什麼新加坡需要技術型投資。同樣重要的是將投資承諾轉化為實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