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康復後仍受氣喘及乏力感等困擾的患者報告不斷增加。有觀點認為這屬於「後遺症」,不過病程和持續時間等不明確。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4名患者中有3人在發病6個月後出現一些症狀。其中最多的是疲勞和乏力感,占到患者的63%。其次是疼痛和不舒服(27%)、睡眠困難(26%)、焦慮和抑鬱(23%)、6分鐘內走路遲緩(23%)、脫髮(22%)等。也有患者持續有咳嗽和嗅覺障礙症狀。


該研究對於患者的持續症狀、運動能力、生活質量、肺功能、肺部影像以及肺外臟器的功能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評價。研究主要發現:
(1)2469例出院患者中,33例患者出院後死亡,全因死亡率為1.3%,死亡原因主要與既往基礎疾病相關。
(2)76%的患者在發病後6個月仍有至少一個症狀,最常見的症狀主要是疲勞或肌肉無力(63%),其次是睡眠障礙(26%)。儘管自報有症狀的比例較高,但98%患者日常活動不受影響。
(3)23%的患者報告有焦慮或抑鬱,在急性期病情更重的患者和女性患者中更常見。
(4)23%的患者運動能力未達到正常預計值的下限,急性期病情更重的患者異常比例更高,代表運動能力更差。
(5)急性期住院時病情更嚴重的患者在隨訪時肺功能更差,遺留肺部病灶更多;隨訪時肺部影像學主要表現是磨玻璃影和不規則條索影,急性期的實變影近乎完全吸收。
(6)與急性期相比,中和抗體的水平在隨訪時下降超過一半(降低了52.5%)。
(7)住院時腎功能正常的患者中有13%(107/822)在隨訪時出現腎功能異常。
(8)急性期病情越重的患者存在軀體和心理問題的風險越高,更應該在出院後得到醫療照護。

資料參考 /聯合早報,8視界,網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