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娜驚覺自己受騙後,立刻報警求助。
(新加坡2日訊)阻斷措施期間收入減,婦女為清卡債墜入放貸商圈套,明明想要借3萬新元(約9萬令吉),卻因誤信對方,要滿足對方開出來的種種「借貸條件」,結果在短短兩天內給了對方3萬1300元(約9萬3900令吉),直到對方「榨乾」她後,還要她去借錢,她才如夢初醒。
38歲的安娜,因為喜歡簽卡消費而累計不少卡債,過去2年,她一直努力工作償還銀行卡債,但自阻斷措施開始後,公司要員工拿無薪假期,她也因為月入大減無法如期償還卡債,感到非常壓力。
某天,她收到貸款公司簡訊,得知貸款年利息是4%,比銀行低不少,精打細算的她於是決定借貸3萬元(約9萬令吉),加上自己的積蓄,一次過把大約5萬元(約15萬令吉)卡債還清。
她在5月21日聯絡一家貸款公司,對方爽快答應借她3萬元,而且二話不說就先轉帳700元(約2100令吉)給她,然後叫她把錢發回去,美其名是試試轉帳程序是否順利,並藉此啟動借貸戶口,但其實是要讓安娜以為對方真的會寄錢過來。
接著,對方便開始以各種理由要求安娜掏錢轉帳進貸款公司戶頭,理由包括手續費、清除黑名單記錄、政府部門罰款等,每次要求的金額從1000元(約3000令吉)至8000元(約2萬4000令吉)不等。
安娜說,對方聲稱3萬元已經準備就緒,但因各種問題錢發不進其戶頭,其中一個原因是她被銀行列入黑名單。
「由於我真的欠卡債,所以他說的話,我都相信,一直以為照他的話做,他就會把我寄的錢連同貸款還給我。」
在一來一回的交涉中,安娜短短兩天就分七次把3萬1300元轉進對方指定的戶頭,但對方承諾的3萬元始終沒兌現,她才意識到自己陷入借貸詐騙案。
她說,他們現在還繼續跟她要錢,她堅決不給他們就開始威脅她。
「他們說要轉成『大耳窿模式』來跟我討錢,我現在很擔心家人安危,所以已經報警。」
圖、文: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