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薪資時HR在想什麼? 初創公司和成熟公司的談薪資風格點開都知道

2020年09月23日   •   4萬次閱讀

你的期望薪資是多少?

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經歷過和HR談薪資的過(Jiu) 程 (Jie),那麼上面這個問題你們一定不陌生。一路過關斬將, 通過層層考驗,最後和HR談薪資時卻沒有了底。報太高可能會讓HR望而卻步,報太低可能自己吃虧,不表示又可能會讓HR覺得你沒有主見或者可能被當成軟柿子捏。這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解讀來一下HR們在談薪資時的心路歷程。

開始之前,咱們先來看看新加坡近兩年的應屆生應聘率和薪資情況打個底。

從2019的數據來看,IT專業的同學以92.7%的就業率和平均4400新幣一個月的薪資遙遙領先。

接下來就是小編基於之前就職公司的招聘經驗做的總結,分為中資科技公司和創業公司。在此申明,內容僅供參考,不能保證所有公司都是一樣的套路喔。

中資科技公司

應屆生

一般稍有規模的公司都具體的薪資政策。對於應屆生招聘,不同學歷有不同的薪資標準。公司會提前計劃好每年的招聘計劃,招聘人數以及應屆生比例等,而薪資標準是公司在做財務預算時,根據市場和公司情況而制定。

對於應屆生,HR一般會直接按公司的薪資標準線談,這個時候,求職時填的期望薪資影響不大。不管是填高還是填低,為什麼呢?如果已經到談薪資階段,說明該人選是符合要求的,HR一般都希望順利談下,儘早完成招聘任務。所以就算填低於公司的薪資標準,HR也按公司標準薪資來提高候選人入職的幾率。如果填高了,一般HR也很難為了個別應屆生去破例申請高於公司工資標準線的薪資,流程麻煩不說,可能還會影響HR的KPI。

應屆生工資一般在公司招聘預算里中占比不大,所以HR為了提高效率,會直接按公司標準發Offer。比如知名半導體公司M,應屆生薪資統一根據成績等級劃分。小編之前的情況也是最後的工資比填的期望工資還高了幾百,原因也是因為小編的經理直接按公司制定的本科生工資走的。

有經驗求職者

對於有經驗的求職者,就基本取決於求職者的經驗以及上一份工作的薪資情況了。HR會要求候選人提供上一家公司最後三個月的工資單,補貼、獎金、花紅等等以此作為參考。公司通常規定了漲薪上限,如20%或25%,HR一般不會開超過這個漲幅的薪資給應聘者,而漲幅的多少就要看HR對於求職者情況的衡量了。

負責招聘的HR最重要的KPI是完成招聘數量指標,第二個就是看給公司省了多少錢。如果一個HR每次招聘都達到了公司的漲薪上限,在公司看來,該HR沒有為公司省下什麼人力費用,談資能力較差。所以HR的期望是用儘量低的薪資漲幅招到候選人。但對於搶手的IT人才或優秀的銷售人員,這個漲幅規定就不一定適用了。特別優秀的候選人,HR會申請一個薪資漲幅特批。一般理由充足再加上部門經理的支持,公司會批准。但這種情況不多,不到必要時刻,HR是不會申請的,因為流程繁瑣,工作量也會增加。

建議:談薪資是一個相對直接的博弈過程。大家可以先按20-30%的工資漲幅填期望薪資。對自身條件有信心,且認為和工作崗位契合度高的小夥伴,可以填更高。

創業公司

應屆生&有經驗求職者

創業公司的薪資規定相對於大公司就寬鬆很多,大部分時候取決於公司的資金情況和團隊領導人的風格。如果資金狀況良好,公司在初創階段是求賢若渴,非常希望吸引到人才加入利於公司發展,對於薪資漲幅就沒有那麼嚴格。一句話,只要能力到位,錢也會到位!

也有很多初創公司更注重成本控制,畢竟資金來之不易。這種類型的公司會用工資+股權的方式來吸引人才。這種時候工資是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但如果對公司的發展前景有信心,在初創時期加入是入股不虧的。小編也是見過在初創時期加入獲得股權,後期公司發展良好而獲得巨大收益的小夥伴。

一般這個股權比例根據公司情況各有不同。小編知道一些初創公司一般是給0.5%左右的股權,但要完全拿到這個股權,員工至少要在公司工作二年或者四年以上,看條款而定,分為Cliff period和Vesting period。

Cliff period :一般為1年,如果一年內離職,則無法獲得股權。

Vesting period:一般為2-4年,意思是股權在2-4年內分次發完。

總體來說,初創公司的薪資方案要看這家公司的戰略,也就是看創始人的風格,是注重火力全開還是細水長流。

一些建議

01 你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

曾經有兩位候選人A和B。A之前在創業公司,有能力但是薪資不高,B在大公司所以薪資數字很好看。入職之後就算是部門經理對兩人的能力評價一樣,但兩人的薪資因為上一份工作的薪資原因也是差別不小。所以你的第一步選擇就已經開始影響你以後的薪資水平了。

02 入職之前要弄清楚收入成分和細節

除了月薪以外,要弄清楚分紅、獎金、補貼、福利等,是多少,有什麼,如何計算和分發?負責的HR會在入職之前解釋清楚,但是不保證大家的理解程度是不是在同一條線上。為了避免入職以後的糾紛或者落差,建議大家在初期或實習期間弄清楚這些細節。

03 不要把高薪資當做唯一標準

有調查顯示,大概只有26%的離職原因是因為不滿意薪資,而排在第一位的離職原因是團隊關係不融洽。一個好的團隊比高薪更能保證工作體驗,從而能夠長久。這裡小編建議,在面試階段,除了了解工作崗位和薪資以外,可以和HR要求參觀一下辦公室,並且和未來要加入的團隊成員聊一聊。雖然時間有限,但是可以大概了解到公司的文化和團隊氣氛,可以更大程度地保證你和這份工作的契合度。大家不用擔心這麼做會讓HR覺得煩,對方大機率會覺得你是真心在考慮這份工作,是更有誠意的表現。

最後小編還是申明一下,以上內容為個人經驗總結,僅供參考。如果大家能從這篇文章中獲得一些有用的知識,小編就心滿意足了。最後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和薪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