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女子今年三月在東海岸海邊游泳時也被水母蟄。

一名澳大利亞女子三月在東海岸海邊游泳時也被水母蟄傷。(Jade Dyson提供)
近期接連有公眾在我國水域被箱形水母蜇傷,《聯合晚報》昨天報道,一名四歲女童上周五在聖淘沙巴拉灣海灘戲水時遭水母蜇傷,另外,在本地工作已有五年的澳洲女子戴森(Jade Dyson,28歲)昨天接受訪問時也透露自己三月到東海岸海邊時也曾被水母蟄。
當時正在海里游泳的她,先是在左臂上感受到突如其來的疼痛感,並立刻將頭從水中抬起。接著,她的左腿也感到疼痛。
「那種疼痛感十分恐怖,我不知該如何形容......」戴森說,當她把黏在身上的水母觸鬚剝下時,水母觸鬚就「像蜘蛛網一樣脫落」。朋友將抱住安全浮標的戴森拉上岸後,戴森幾乎無法行走,身體的左側在抽搐和發抖,下背部疼痛劇烈,整個人像癱瘓了一樣。
她說:「我在澳洲珀斯長大,被各種(有毒的海洋生物)蟄過的經歷不少,但這些都無法跟這次的事件相比。」
戴森上岸後,得到了全國帆船中心的人員幫助,她的丈夫隨後也帶著抗組胺藥(antihistamines)和止痛藥到場。
由於箱形水母在本地不常見,戴森起初認為自己只是被普通水母蟄到,而產生不良反應。
她說,傷口的腫脹消退後出現多了許多條紫色傷痕,她為了減輕疼痛先在熱水中浸泡,事發隔天才到康盛醫院接受診治,醫生給她開了類固醇和抗生素。但她回想時表示,其實事發當天就應該立刻到醫院去。戴森的疼痛三至四周後才完全消失,至今還留有疤痕。
針對近期有公眾在我國水域被箱形水母蜇傷的事件,國家公園局正同相關機構展開調查,檢測這類含有劇毒的箱形水母是否在附近水域出沒。
記者:王嬿婷
攝影:林澤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