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 悠長假期(二)

2019年11月25日   •   5130次閱讀

新加坡真是一個超有料的國家,面積也就大約等於北京市的一個朝陽區外加半個豐臺區,可是在本地朋友的帶領下,我居然獲贈了小印度一日游、小阿拉伯一日游和小越南半日游,再多游幾日,目測可以在這個國土面積只有719.1平方公里的國家獲贈東南亞國家全套游。

上次去小印度趕上了屠妖節(Deepabail) ,詳情請戳 INDIGO x THE WAREHOUSE SINGAPORE,雖然只有匆匆一晚,卻對滿街的花燈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次重遊,細細探索了另外幾個值得一去的地方,比如在街角吃了一頓好好吃的印度餐,比如完整走了一遍小印度拱廊 Little India Arcade,又比如終於趕上維拉瑪卡里雅曼興都廟 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 開放日。

老實講我覺得印度菜系實在很適合下毒,因為萬物皆糊糊 LOL。當天在街上覓食,被路邊熱情的飯店老闆朋友拉進店,點了我唯二認識的 Butter Chicken,這幾乎是歐美的印度餐廳必備的菜式,雞肉在鮮奶油、姜、蒜、青檸檬和其他香料里腌制幾小時,烤熟後再加入奶油味濃郁的腰果醬汁,嘗上一口就讓人慾罷不能。相對其他印度菜,Butter Chicken 的辣度算是比較輕的,醬汁有點偏咸,配上饢或 Roti 剛好,吃到最後一定會想嘗試把盤子舔乾淨。

而另外我認識的印度料理就是印度大餅了,大餅主要分兩種,一種是 Roti/chapati (未發酵的小麥粉製作),Roti 在印度語中的意是麵餅,比 naan 緊實,內里氣泡很少,很有嚼勁,印度北部叫做 roti,西部南部叫做chapati,另一種是naan(發酵的小麥粉製作),餅里通常沒有餡料,表面刷上一層 ghee(酥油),金燦燦的,特別香甜。當天我試了一份 naan 一份 prata roti ,加了茉莉花做內餡,現點現做,新鮮出爐的特別好吃。

這些花串是印度教中一種常用的祭祀用品,祭祀時可以擺放在神像前,也可以當作花環掛在神像的脖子上。

小印度路邊有很多甜品店,買了一塊口感很像中國酥糖的 Sohan Papdi,目測主要材料有糖、麵粉、奶和開心果,外形是立方體,入口即化,唯一的缺點就是太甜了。在印度,很多地方有豆子或者牛奶做的甜品,一般是方形的,基本一到兩口可以吃完一塊,上面很多還鋪有一層食用銀箔。這類甜品有無數種口味和組合,每一種都很可能有自己的名字,但叫它們Mithai總不會錯。Mithai 上加上食用銀箔或金箔在印度是個古老的傳統,在節日的甜食中尤為常見。這層金屬叫做 Vark (衣)。據說印度一年消耗14噸的純銀用於食用。帶金箔的食品由於成本關係比較少見,而根據歐盟的標準,純金和純銀箔作為食品添加物對健康沒有任何影響。但是!根據調查印度大概只有 50% 左右的食用銀箔達到 99.9% 的純度標準,剩下的可能添加了鋁甚至鉛等等,這就有問題了,同時由於純銀在加工過程也可能出現衛生問題,所以建議大家還是不要輕易嘗試了。

最後買到了超可愛的冰箱貼~

最近的熱門打卡地 Haji Lane

這條巷子好看又好逛,強烈推薦~

Haji Lane 走過去就是蘇丹回教堂 Masjid Sultan,這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清真寺之一。

最後康康我發現了什麼!愛的超級市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