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款聲稱可提升性能力的咖啡其實含有違禁成分,喝了後會出現嚴重副作用。(新明日報圖)
(新加坡訊)新加坡衛生科學局去年共起獲超過73萬件、市值64萬元(約212萬令吉)的非法保健產品,當中約85%是咳嗽藥水和壯陽藥。
《新明日報》報道,當局發文告時透露,去年繼續在特定地點如芽籠以及社交媒體和電商平台,加強有關非法保健產品的調查行動。
所謂的非法保健產品,包括那些未跟當局註冊、仿冒以及含有違禁或是強效成分的產品。
去年查獲的非法產品共計73萬7000件,市值約64萬元,比起2021年起獲的違例產品市值高出約20萬元。衛生科學局解釋,去年起獲產品市值更高,與當局在熱點區加強執法行動有關。
查獲的違例產品中,有46%是咳嗽藥水,而壯陽藥占約39%,鎮靜劑則占9%。那些被起獲的咳嗽藥水和鎮靜劑的銷售對象為藥物濫用者。
在社交媒體和電商平台方面,當局去年撤下了477則違例產品的銷售文,並向192名賣家發出警告。這個數字跟前年相比下降了一半,這跟當局同本地平台緊密合作,平台更及時撤下這些產品銷售廣告有關。
那些被下架的產品中,主要是壯陽藥(55%)和針對濕疹及過敏的塗抹藥膏(43%)。止痛和減肥藥則各占1%。
當局提醒,非法保健產品會對公共健康造成危害,而只要有需求就會有供應,並隨時以不同的品牌名字和包裝「捲土重來」以躲過當局的偵查。這些違禁品除了含有害成分外,也往往虛報療效,服用者可能會因此出現嚴重副作用。
12款違例品 導致10人產生嚴重副作用
當局去年針對12款含違禁或強效類固醇產品發出提醒。
新加坡衛生科學局指出,有10人因使用這些產品而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其中3人是年幼孩童。
這些違例產品的銷售管道包括線上方式、臨時攤位或是從其他國外親友取得等等。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一種強效類固醇就出現於7款產品。另一種強效類固醇復方丙酸氯倍他索(clobetasol propionate)則在五種塗抹型藥膏中出現,當中有3款(星星膏、Jolicare(TM) Baby Cream、淘聚匯益美麗傷口護理軟膏)甚至還主打嬰兒可使用。
《新明日報》早前就曾多次報道,有孩童因此出現「月亮臉」、庫興氏綜合徵(Cushing’s syndrome)等嚴重副作用得住院。
15人因售賣非法保健品被提控
文告提到,售賣及供應這類非法產品者可被當局提控,罪成的話可面對最高3年的監禁,或最高10萬元罰款,或兩者兼施。
去年15名被提控的違例者中,就包括一名59歲男性,他因非法售賣咳嗽藥水和安眠藥,被判坐牢6個月又2周。
衛生科學局也指出,過去三年已有44人因售賣與供應非法保健產品而被當局提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