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圈是怎麼樣的存在?這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問題越嚴重,我就越細分問題去解說,這是大師兄留學的優勢。我的同學是SM1,對其他SMx學生的生活了解的並不多,所以只能談論他多年來告訴我的感受。他一直很直率,對我們也直言不諱有啥說啥,他覺得他們一直都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存在。

來新加坡留學之前:
- 你在哪裡讀書?
- 新加坡。
-新加坡留學怎麼樣?
- 新加坡有鞭刑吧/新加坡道路一定很乾凈吧?這樣的問題幾乎會被很多人問到。
這個話題在幾年內無數次重複,我被問得耳朵出繭了,回答的想吐了。老實說,我已經相當厭倦這類問題了,但我仍然要經常應付著這樣的話題。但是除了關於新加坡的這些國內有過宣傳的。其他主題幾乎沒有什麼可談的。每當和親戚朋友見面時,他們都會把我當做榜樣來給後輩進行宣傳。這種感覺頭幾次還不錯,之後就會越來越覺得不怎麼樣了,甚至有點尷尬。我只能陪著笑聲,想想島上的跌宕起伏,其實我心裡真的不是一種滋味。不管是為了面子還是其它的什麼方面,我總會假裝在新加坡過得很好的樣子。我認為這是一種病,作為SM1(新加坡教育部獎學金計劃)獲得者的我也不例外。其他人認為,豐富的物質條件等於幸福,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沒有人能夠知道它背後的苦澀,只知道陪著跟著別人一起笑,你一個接一個地回答問題,答案重複多次。這種莫名的尷尬也無數次的重複。

有時你會覺得新加坡這個國家和歐美國家相比,就像國內二線城市和國內北上廣城市之間的差距。某個人的孩子去了北上廣打拚創業,某個人的孩子去了二線城市工作了,兩者說出來感覺是不一樣的。去外面生活,你沒法忽視北上廣的光環。當有人問你在哪裡讀書時,你說新加坡。仔細地看著對方,他一定在想新加坡在不在這個星球上。當然,最苦逼的還是「回國讀書」的香港黨。
你喜歡在新加坡享受這個城市的各種便利,你喜歡比國內學生享受更多的資源。你認為你是這裡的主人嗎?只要你是外國學生和新移民,只要你是外國人,很多尷尬是不可避免的。你認為你可以和當地學生一起玩就是他們的一部分嗎?你認為當地學生會急於把你拉進他們的圈子嗎?

公關審批變得越來越嚴格,你可以看到外國人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在這個時候,你會知道總會有一張紙將你與城市的原居民區分開來。此外,由於新加坡是一個移民國家,許多當地人當初也不是當地人,原住民的概念在這個城市非常模糊。對於女孩來說,首先獲得PR,然後花幾年時間獲得公民,你就是這個城市的一部分。對於男孩來說,還需要部隊服役兩年。我在新加坡待了很長時間,我經常遇到那些認為我是新加坡人的情況。但即使你假裝得再好,一張綠卡也會顯露你的身份。起初,我不在乎,我最在乎的是同學對我的蔑稱「中國佬」。但在我年紀大了之後,我會考慮買車買房子,但是這張變不成粉紅色的卡片總能將你與城市隔離開來。即使你擁有最好的偽裝,你也不是這個城市的原住民,真的很尷尬。雖然我們說我們非常討厭這個島嶼,但心裡卻深深的喜愛,但在新加坡,我愛你,你愛我嗎?雖然你給了我很多資源和物質上的享受,但我總覺得我被困在這裡。我們的SM1圈子並不大,人與人之間發生了什麼幾乎一下子就會知道。我們這個圈子就像火鍋那麼大,撈來撈去都是自己人,真的很尷尬!
我一直在思考,這種尷尬來自何處。是別人給予的,還是自己造就的。有人說,新加坡政府給了你那麼好的機會和物質條件,你為什麼老是抱怨。我不是在抱怨,我只是希望這座城市變得更好。我希望這座城市不再讓外國人這個身份變得尷尬。往大了說,我希望這座城市能夠更加包容。包容不同國際,種族,宗教,取向,價值觀的人們。一座港口,有容乃大。

很多像我這樣的人說我們的圈子很小。是的,SMX圈子真的不大。在學校裡面隨手一抓就是一個smx,我們機會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朋友或我們認識的人。但是數百個朋友,最終坐在一起的其實就是那麼幾個人,說著各地不同的方言,吹牛說段子。如果你一直認為自己不屬於這個城市,那麼你將永遠不會成為這個城市的一部分。人的一輩子實際上是一個不斷破壞和重建的過程。要進入這個城市並希望擁有一個更大的圈子,你必須首先打破你當前的圈子並打破當前的身份。除了「中國」圈子以外,你還屬於什麼圈子呢? 「中國」似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事實上,在這裡在這個國家並沒有什麼卵用。這是一個移民城市。你應該放棄過去,你應該想辦法刪除外國人這個標籤,以便更好地融入城市。如果你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那麼你來這裡除了享受外國的生活,其它的跟在國內並沒有什麼差別。
打破,並不是拋棄,而是放下。「中國人」這三個字不可避免地存在在你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但那不應該影響你的生活,影響你的交友,甚至影響你的價值觀。新加坡不是最自由的地方,但是自由的思想不犯法。你應該解放自己,應該忘記貼在我們臉上的標籤。那些標籤,就是你圈子的邊界,就是為什麼SMx的圈子那麼小,就是為什麼,這一切顯得如此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