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開新加坡的前一天晚上選擇的是莆田作為告別晚餐,莆田也是很有名的老店,Kitchener Road上的店是米其林一星,然後莆田就拿著這招牌掛在每一家分店門口,連在上海的分店都自帶米其林光環,我真地很不屑這種做法,但感覺符合店名的特點,莆田,就是那個莆田,餐廳就是福建菜,來自福建莆田,但福建莆田系,太惡名昭著了。
但是莆田作為餐廳,菜色還是可以的,有清淡的菜也有醬汁濃郁的菜,價格也不算貴,適合家庭出行選擇。



新加坡菜——海鮮
新加坡也是有自己的美食體系的,儘管我把新加坡菜歸為中餐多點,因為都是中式的炒、炸、蒸、煮方法啊!
新加坡人引以為豪的是他們的海鮮,新加坡靠海,食材天生天養,新加坡人覺得他們的蛋黃炒蟹、麥片蝦等做法屬新加坡特有做法,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新加坡獨創,我想起上海的一些餐廳也有,或許現在文化借鑑和融合太多,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新加坡海鮮最出名的是珍寶海鮮,克拉碼頭一帶都好幾家,而且似乎還不能滿足食客,人多的時候都是陌生人拼桌。

機場新開的星耀樟宜也有一家珍寶海鮮
我這次沒吃珍寶海鮮,以前吃過,太貴,動不動五百人民幣吃掉了,而且上海也有分店,於是想吃其他地道的海鮮。
新加坡從來不缺海鮮店,大街小巷大隱隱於市很多海鮮店,比如龍海鮮(Mellben Singature),當地朋友帶著去吃的,找了半天才在巷子裡找到,吃的人很多,餐廳滿客!

蛋黃炒蟹,每家海鮮店都有,推薦必嘗!

筍殼魚,比中國的大!

螃蟹湯米粉,感覺是珍寶海鮮沒有的一道海鮮創新菜。

麥片蝦
再介紹幾家我收藏的海鮮餐廳,打算下次有機會去嘗嘗。
新海山海鮮酒家
同樂海鮮
永成餐室
價格和逼格齊飛的餐廳
如小標題,接下來肯定要介紹一些高檔餐廳啦!
大家知道米其林吧,米其林輪胎公司當年為了方便大家出行,就介紹一些餐廳,結果越來越有名,成為美食節的扛把子,當然除了米其林,還有其他機構的美食排名,比如英國威廉-瑞德商業傳媒評選的「2019亞洲五十佳餐廳」,榜首Odette就在新加坡,這家餐廳同時也是米其林二星,沒有理由不去嘗試啊!
官網提前預約,要付押金,但提前三天可取消預約,超過三天就要扣掉押金了。一定吃完的感覺是,亞洲最佳有點誇大,米其林二星剛剛好。
不足在哪呢?一是感覺每道菜是流水線上出來的,晚餐就兩張菜單,一份素食者套餐一份正常套餐,價格一樣,差不多兩千人民幣,相信多數人會選擇正常套菜,廚師準備多簡單啊,就一樣的菜不停地做,太機械化,少了份熱情。二是菜色也不見得多有創意,食材搭配並不那麼多樣化和意想不到,或許因為我選擇的主菜是豬肉,要想讓中國人覺得西餐把豬肉做得好吃真地太難了,豬肉怎麼吃都還是紅燒五花肉微甜好吃啊!
米其林特點:擺盤一流!

煙燻蛋。。

蝦的殼被煎得都翹起來了,但蝦肉沒有一點煎過的感覺。

甜菜根拼盤,顏色搭配耳目一新。

豬肉,感覺像熏出來的,豬肉有種夾生的感覺。

甜點造型
好了,在新加坡一周能吃過這麼多餐廳,真地很拼了,回來要減肥了,不然要變成Muffin Top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