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發現小印度的魅力

2023年09月21日   •   2907次閱讀

關注 小印度是新加坡最五彩繽紛的歷史區域之一。這裡曾經是石灰岩採石場、磚窯和賽馬場的所在地,牧民、商人、花飾小販在街上熙來攘往,吆喝著買賣。

如今,這片印度文化小區仍然保留著它的獨特傳統。新舊事物在這裡碰撞出激烈的火花,當代街頭藝術和時髦餐廳與古老廟宇交織共存,還有商販在售賣香料、絲綢和鮮花等各色誘人物品。

維拉瑪卡里雅曼興都廟

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

這個美麗的朝拜聖地由生活在實龍崗區的印度先驅於 19 世紀建造,專門供奉強大的迦梨女神 (Kali) ,是您深入了解興都教的好地方。

Tan Teng Niah 陳東齡故居

陳東齡故居故居,這裡曾經的主人是一位傑出的華裔商人,他在這片街區開了一個糖廠,而這棟彩色的雙層小樓則是想要同時欣賞歐式和中式建築風格的歷史愛好者不可錯過的一景。 如果您想在參觀維拉瑪卡里雅曼興都廟之前先補充點能量,可以前往竹腳中心 (Tekka Centre)吃個早點。這裡的小販攤位出售各種各樣的印度主食,包括 naan(印度烤餅)和 vadai(印度炸黃豆餅)。

蕉葉阿波羅餐館 The Banana Leaf Apolo

如果到了午餐時間,推薦到蕉葉阿波羅餐館 (The Banana Leaf Apolo),品嘗盛放在香蕉葉上的傳統印度美食。這家傳統餐廳建於 1974 年,在本地可說是家喻戶曉,最出名的是店裡的咖喱魚頭和香辣馬薩拉雞。

小印度拱廊 Little India Arcade

吃完這頓豐盛的午餐之後,步行前往小印度拱廊,也可順便消化消化。在這個熱鬧的室內商場裡,視覺、聽覺、味覺都會得到極大滿足,攤販出售的東西從小裝飾品到掛毯和甜點,應有盡有。

Jothi Store & Flower Shop

Jothi Store & Flower Shop最初是出售用於宗教活動的鮮花和花飾,但現在這家店裡賣的是各種紀念品和小擺設。宗教小雕像、印度薰香和彩色手鐲等等,仿佛一座寶藏,讓文化愛好者流連忘返。

印度文化館 Indian Heritage Centre

新加坡的印度和南亞社區擁有眾所周知的悠久歷史,已經在新加坡生根發芽。通過印度文化館所舉辦的精彩活動、展覽和導覽,您可加深對新加坡文化的了解。

阿都卡夫回教堂 Masjid Abdul Gaffoor

接下來,沿著甘貝爾巷 (Campbell Lane) 一直走到阿都卡夫回教堂。這座回教堂在 1979 年被列為國家古蹟,是全島最古老的回教堂之一,歷史可追溯到 19 世紀。新加坡的文化熔爐在這個美麗的朝聖之地得到了充分展示,它將西方經典圖案(例如科林斯柱)與薩拉森建築和書法裝飾相結合。 如果您喜歡街頭藝術,那麼可以從阿都卡夫回教堂稍微繞路到2 Dickson Road。由藝術二人組合 sobandwine 繪製的生動花卉壁畫鋪滿了這裡的牆面,成為拍攝 「該日穿搭」 (#OOTD) 的完美背景。

「安樂窩」 Onlewo

除了傳統和傳承之外,小印度的發展還體現在生機勃勃的企業之中,當您在這片區域裡閒逛時就能窺見一二。Onlewo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您可以從這家設計店裡將我們這座城市的一絲痕跡帶回家。這裡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布藝產品、家居用品和禮品,店裡的很多設計都以新加坡的經典鄰里為靈感。

The Malayan Council

中午休息一下,到南洛街 (Dunlop Street) 的The Malayan Council 餐館去用餐。這家本地餐廳將新加坡風味與西式料理完美結合,很受歡迎,例如牛肋排配馬來漁網煎餅 (roti kirai) 和義大利面配鴨肉和指天椒。 如果您吃完午餐還意猶未盡,我們推薦您試試他們的可口蛋糕,這些蛋糕都是從地區和本地風味,如榴槤和椰絲糯米糍 (ondeh ondeh) 中汲取靈感的。椰絲糯米糍是種以椰糖為餡、外面包裹椰絲的糯米球。 如果您想買些紀念品,Haniffa 是購買紗麗(sari,印族婦女穿的民族傳統服飾)和傳統布料的好去處。 以上信息來源於新加坡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