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專騙獅城人,跨國犯罪集團特地把詐騙中心開在新山公寓、購入新加坡註冊電話卡,然後僱人按照劇本撥電進行假朋友騙局,30人被騙18萬4000餘新元。
受僱行騙的兩名大馬籍被告是莊敬文(25歲)以及一名18歲少年面對30項串謀欺騙罪狀,控方以10項提控,餘項由法官下判時納入考量。
《新明日報》報導,案情顯示,少年去年11月應聘到位於新山的詐騙中心工作,負責執行「猜一猜」騙局,並收到一份列出新加坡人名字、電話號碼和面子書帳號的名單。
少年會使用新加坡註冊電話號碼撥電給名單上的人,假扮成熟人借錢。同年12月,莊敬文也被雇用,他被安排入住一間公寓,和少年負責用同一台手機撥電聯繫潛在受害者。
詐騙中心特地選在靠近柔佛長堤附近,以至於他們可以使用新加坡電信服務,來電顯示才不會出現+65。
兩名被告和其他同夥會收到不同劇本以供參考,為了避免讓接聽者起疑,他們會輪流撥電,減少背景的吵雜聲。
此外,莊敬文也負責看管SIM卡,一旦不夠就需聯繫上層,對方會安排送貨,他則在公寓附近的草叢取貨。少年則是被安排分派名單給其他同夥,以及告知他們最新的轉帳銀行帳號。
兩人以及一名詐騙中心經理李文金(26歲)事後遭馬來西亞皇家警察逮捕,再引渡回新,期間他們共欺騙30人,損失金額約18萬4005餘新元。
法官判莊敬文入獄43個月以及少年32個月。(人名譯音)
接「親戚」求救電話 一受害者3天轉2萬
有受害者3天內轉帳2餘萬新元,接銀行通知稱有可疑轉帳交易。
該受害者今年3月8日接到自稱是親戚的電話,對方稱近期更新電話號碼,電子銀行有問題,要求受害者幫忙轉錢給承包商。
受害者信以為真三天內把2萬零400新元轉給對方,之後接到銀行電話指轉帳交易可疑,聯繫上親戚才驚覺是騙局。
另一受害者在12月8日誤以為是友人打來,轉了1萬1630新元,時隔兩天又接到「友人」聯繫轉帳,但交易未完成就被銀行攔截。
按受害者信任指數抽傭 最高達詐騙額18%
被告依照受害者信任指數打分,並可從騙取的金額抽取最高18%佣金。
兩被告撥電聯繫受害者後,會在手機存下對方的名字,並根據受害者的信任「打分數」。
作為報酬,除了底薪,若成功行騙他們也會收到8%到18%的佣金。
莊敬文去年12月到今年2月,共收到7500令吉的底薪,以及5萬餘元令吉的佣金,前後賺了1萬6634新元,少年則是賺到5令吉,他把錢都花在喝酒以及唱歌。
兩人分別賠償了2211新元以及4422新元,律師求情稱兩人家境貧困,並非主謀,懇求法官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