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大學在全球大學就業力排名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居第九,南洋理工大學排名第35。

這表明這兩所大學在培養畢業生就業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最新發布的《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輯》揭示了2023年全球大學就業力排名。美國的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分列前三名。兩所亞洲大學進入了前十名,分別是日本的東京大學(第7位)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第9位)。
然而,南洋理工大學的排名相對去年有所下滑,降至第35位。
這一排名由法國調查機構負責,調查對象包括44個國家和地區的250所高校學生的就業力。調查主要根據僱主的評價、知識與期望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進行評估。今年有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僱主參與調查,提交了超過10萬則投票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僱主更加看重具有領導能力和社會影響力的大學畢業生。領導能力、團隊協作與合作精神是受到各國僱主高度重視的關鍵能力。

此外,對於掌握數位技術和在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STEM)領域有專業知識的畢業生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國大對於畢業生在本地和全球僱主中的認可感到高興。國大通過教育改革強調學術嚴謹、體驗式學習、全球接觸和現實世界的相關性,為畢業生提供了強大的就業前景。
國大非常注重終身學習,並為校友提供機會,幫助他們提升職業技能,培養行業需要的技術與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過去10年來,高等教育就業力的全球化程度在不斷提高。相較於2013年,美國和英國高校在就業力排名中的占比由58%左右下降至27.5%。亞洲今年共有49所院校入圍,比去年增加了五所。
中國的北京大學排名第14,清華大學排名第21。中國高校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提升,未來幾年內可能有中國大學進入前10名。
這一排名為新加坡的大學樹立了在全球高等教育舞台上的卓越形象,同時也反映了全球僱主對於領導能力、團隊協作以及STEM領域專業知識的重視。

這不僅對新加坡的大學增添了榮譽,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使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工業4.0經濟的發展。
新加坡大學的就業力排名上升可能是由於多個因素的綜合影響。
教育質量的提升
新加坡大學可能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加強了對學生的教育質量,注重培養實際技能和應用知識,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職場需求。
全球化與國際化
新加坡大學可能採取了更多的國際化舉措,包括與國際企業和機構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就業機會。國際化的教育環境可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
實習和職業發展支持
學校可能加強了對學生實習和職業發展的支持,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職業指導和與行業的合作,以增加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競爭力。
專業領域的強項
新加坡大學在某些專業領域可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吸引了更多的僱主認可和僱傭,從而提高了整體的就業力。
校友網絡的建設
學校可能加強了校友網絡的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行業聯繫和機會,使他們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
對僱主需求的響應
學校可能調整了課程設置,更加關注僱主對員工技能和素質的需求,以確保學生畢業後能夠勝任職場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大學就業力的提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多個方面的努力和改進。上述因素可能共同作用,使得新加坡大學在全球大學就業力排名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