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內容太無聊、老師講課太無趣,抑或是休息睡眠時間不足?相信不少人在求學階段一定曾有過「釣魚」打盹的經驗。
有時能睡得神不知鬼不覺全身而退,有的時候則逃不過老師的法眼。
但最近有日本的研究人員打算藉助AI(人工智慧)技術替代老師的火眼金睛,幫後者抓出課堂上打瞌睡的學生,讓瞌睡蟲無所遁形。
但這種技術,也引發了是否對學生成長有害的爭論。
為了幫老師分擔工作
這套「抓睡」神器,是由日本大阪教育大學與一家東大阪市的能源公司所聯合開發的。
其操作原理是將測量體溫的熱像儀攝影機與AI系統結合。
當熱像儀把學生的熱成圖像傳回給AI系統後,AI系統即可精確偵測學生有沒有在教室內睡覺。
開發團隊指出,這款AI系統可以偵測出站立、就坐、趴桌乃至坐在椅子上睡覺的姿勢,準確度達九成以上。一旦有人「釣魚」,教師就能透過系統一目了然。
大版教育大學的教授仲矢史雄解釋,研發這套系統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教師的負擔。
一旦老師能從必須時刻留意學生是否睡著的任務中解放出來,他們便可以更專注在教學工作上,同時在系統的提醒下和打瞌睡的學生溝通,鼓勵他們專注在課堂內容上。
研究初衷聽起來立意良善,但用AI監控學生卻也引發了一些批評。
據《南華早報》報道,日本中央大學社會學教授辻泉說:
「這是一種用來控制人類的科技,我不認為這能幫助教師更好地教育學生。」
他認為「抓睡」神器的使用方式須有清晰的規範,否則放任使用將對孩童有害。

「抓睡」神器號稱能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的各種姿勢,準確度高達九成。(Freepik)過度監控使人不安
外界對「抓睡」神器的擔憂不無道理。
即使不說學生,職場中的成人往往也對過度監控感到不舒服。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今年4月進行的一項調查,員工士氣低落和被僱主使用電眼、電腦軟體或其他科技方式展開監控有關。
調查顯示,那些被僱主採用科技監控及追蹤的員工,更容易比沒被監控者感到不安、更傾向於覺得老闆「管太多」,甚至更可能出現工作倦怠及過勞的情形。
打工一族尚且如此,心智還未健全的學生若被AI嚴密監控,更是不可承受之重,恐怕對學習及性格養成造成更多負面影響。

調查發現,被僱主監控的員工更有可能出現士氣低落及工作倦怠等問題。(海峽時報)AI監控非首遭
印度警方2021年曾宣布要在犯罪熱點地區加裝AI監視器,透過捕捉女性的表情變化,研判其是否受到性騷擾,並第一時間通知警員到場。
當時便有民權團體反對這項措施,認為這形同侵害女性的個人空間,恐有道德隱私及相關數據遭濫用的風險。
極度重視人權的法國也因計劃在2024年巴黎奧運上使用AI輔助監控而招致批評。
這套研擬中的監控系統將把電眼及無人機攝像機的監控畫面由算法處理,即時偵測可能構成危險的行為,包括不尋常的人群移動或棄置的袋子,一旦有危險便向警方示警。
但批評者擔心,法國當局的做法將在歐洲開啟前所未見的監控先例,將安全系統過度擴張是非必要且危險的。沒有人會對無時無刻的過度監控感到舒服,哪怕自己問心無愧。

法國當局有意在2024年巴黎奧運採用AI輔助監控。(路透社)
不論是日本的「抓睡」神器,還是印度及法國的治安監控系統,最常引發的質疑便是這類監控措施可能打開缺口,使社會監控無序擴張。
以治安監控系統為例,任何形式的監控系統都無法避免對個別民眾的面孔及行蹤進行搜集,必然引起個人資訊遭濫用或外泄的擔憂。
在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經典烏托邦小說《1984》里,那個無時無刻監控人們的「老大哥」(Big Brother),導致人們在極權社會中行屍走肉般活著的情節,是時至今日依然受用的警示。
如果課堂上有「老大哥」、職場上有「老大哥」、公共場合上也有「老大哥」,最終人們究竟還能在哪裡躲避無處不在的監控?
無可否認,AI技術有巨大潛能,監控系統也有其必要性,但必須划下界限,避免其無序擴張,最終反噬人類世界,這是科學家、各國政府及全人類必須時刻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