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氣象署發布的2023年度氣候報告指出,去年下半年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同一時期印度洋西側海面溫度逐漸比正常情況高(稱為「正偶極「),使本地的天氣更乾燥。受訪學者認為,今年估計會更熱,但跨國煙霾發生的可能性較小。
該署表示,由於引發乾燥天氣的全球厄爾尼諾現像出現後的第二年,氣溫通常會進一步升高,因此估計今年會更熱。
該署周六發表上述報告時指出,厄爾尼諾現象和全球海洋表面溫度上升,可能導致今年比去年更炎熱。在最壞的情況下,到了2050年,新加坡處於高熱壓力水準的天數將增加兩倍。
厄爾尼諾是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洋表面變暖而產生的自然氣候模式,一般每兩年至7年發生一次,每次持續9個月至12個月。
2023年度氣候報告顯示,去年5月有10天處於高熱壓力水平,10月則有8天。破紀錄的高溫和降雨量減少是導因。
過去10年是新加坡最熱的10年,還可能繼續升溫,主因是全球暖化,也跟厄爾尼諾及印度洋異常的氣候振蕩等現像有關。
研究結果預測,在最高的碳排放情況下,到本世紀中葉將有113天處於高熱壓力水平,到了本世紀末將達到270天。 專家表示中暑和引發的熱衰竭風險更高。
南大新加坡地球與觀測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忠偉表示,這意味著不論白天和黑夜,能避開高溫的幾率就更少了。
「比較輕微但是同樣危險的情況是持續的高熱應激將導致蕁麻疹、皮疹,這可能不是直接的熱損傷,但會影響你的睡眠和精神狀態。
新加坡國立大學地理系助理教授羅翔中受訪時說,目前的厄爾尼諾形成時力度強,不少預測均指本次厄爾尼諾會持續較久。不過,近來有研究顯示厄爾尼諾已開始減退,因此今年出現煙霾的可能性估計較小,因為隨之而來的拉尼娜會使降雨量增加。
新加坡管理大學環境歷史學者威廉森副教授受訪時說,1880年代至今,全球氣溫不斷上升,當地去年酷熱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情況將持續,除非有重大的干預措施來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她說,近來的氣候報告結論都較為沉重,因為這些報告顯示過去幾年的氣候變遷都比預測的極端,全球氣候情勢十分棘手,須要各國上下積極落實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