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母親被指在食閣內命令幼子下跪認錯,公開羞辱一小時,附近食客看了心疼,拍下過程放上網掀熱議。
上星期三(5月31日),有網友在Instagram帳號@sgfollowsall上貼文稱,在食閣排隊買午餐時,目睹一位母親公開羞辱兒子,在人來人往的公共場所命令他下跪道歉。男孩看起來小學三四年級,被母親責罵時全程未頂嘴,也按照母親要求下跪。
不過,母親仍然怒不可遏,繼續責罵男孩,聲量高得已打擾周圍的食客。

一位母親被指在公共場合大聲責罵年幼的兒子,並喝令其下跪認錯。(取自網絡)
「我無意中和男孩對視,他看起來絕望而深深羞愧,想必受到了驚嚇和創傷。」
《新明日報》報導,網友也稱,坐在餐桌對面的父親曾試圖勸說母親,讓男孩好好吃飯,但母親隨即將炮火轉向父親,開始責罵一番。
「整件事持續了約一個小時,也是我人生中最長的一個小時。」
觸愛家庭服務資深輔導員陳漢錫受訪時說,當家長在公共場合羞辱孩子,而孩子因年幼而沒有反抗能力,長此以往會習慣性壓抑情緒,進而留下心理陰影,在日後的工作環境中會害怕犯錯,造成自卑心理。
他建議家長應先了解孩子的感受想法,溫和地教育孩子正確的做法,同時引導孩子認識並學習表達自己的情緒。
有2個女兒的家長沈女士(48歲,教師)受訪時說:「家長永遠都不應該在大庭廣眾下責罵孩子,別看孩子小,其實自尊心也很強。」
剛晉升為新手奶爸的余先生(31歲)則說,孩子如果犯錯可以耐心教育,事件中的家長做法過於偏激,這樣會破壞親子關係。
母阻止父勸解
對孩子「雙重傷害」
父親勸解反被母親責罵,輔導員直言這是對孩子的「雙重傷害」。
「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和歸屬感,當母親阻止父親勸解保護孩子時,既會折損父親的威嚴,也會讓孩子感到格外無助。」
陳漢錫認為,家庭內的角色分配應該得當,父母也應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為孩子做好榜樣。
「一個家庭中,父母應和諧同心,協力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