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的遠見

2019年12月22日   •   7524次閱讀

一座城市即一個國家,新加坡開放、包容、充滿想像力,這裡的建築就是最好的證明。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雖然非常小,僅相當於上海市區的面積,但整個城市都給人一種綠色生態的感覺。最重要的是它的建築,那些充滿想像力並且能與環境、地域、氣候相結合的建築彰顯出了新加坡的包容性,這種包容的背後,就是一種城市的遠見。可持續化的設計以及對於氣候的研究,都讓城市以及建築的生命力更加持久,這不僅僅是一座城市的遠見,更是一座城市的未來。

新加坡的「城中村」

城市中心的寺廟

漫步新加坡的街頭,穿梭在形色各異的人流中,甚至還會看到寫著漢字的寺廟,讓人恍惚。而在市中心,有高樓林立的新,也有異域風情的舊,有現代化的城市建築,也有傳統古典的寺廟。這座城市更像是一個「萬花筒」,絢爛多彩,讓人著迷。

彩虹色的警察局

以前英制時期的警察局,改造後外立面的彩虹色窗戶,更像是一個網紅建築,活力四射,與新加坡那些嚴厲的制度形成了戲劇性的對比。

新加坡街頭的色彩

新加坡的街頭,宛如一個「調色盤」,有清新、有反差、有和諧、有對比,就像一幅根本看不到頭的畫卷,總能令人有驚奇的發現。

有趣的建築支撐方式

曲線與城市天空

突破想像力的限制

Harvey Norman商場

新加坡的一個小商場,完全被裡面的建築色彩以及透視感吸引了,每一個採光中庭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抬頭仰望,陽光從上傾斜而下,感覺這裡更像是教堂,營造了一種神性空間的純粹與靜謐。

新加坡濱海灣漂浮球場

新加坡濱海灣的海上體育場是世界上最大的漂浮舞台,由15個鋼製浮台組成,負載重量1070噸,長120米,寬83米,可承受9000人,比新加坡國家體育場還要大5%,相當於200噸舞台道具和3輛300噸軍車的重量。這個浮動舞台作為足球場,看台可容納3萬名觀眾。

金沙酒店 Marina Bay Sands

金沙酒店可以說是新加坡的一個最典型的地標建築了,由以色列裔建築師莫什·薩夫迪(Moshe Safdie)設計。整個酒店體量非常巨大,從遠處看起來,就像是一艘巨大的帆船,最具特點的就是屋頂平台了,整個巨大的平台上設有花園、餐廳、無邊泳池等各種休閒娛樂空間。酒店由三座塔樓組成,塔樓從正面看是玻璃幕牆材質,構成了一條熠熠生輝的城市天際線,然而,在看過之後,才發現酒店背面一側的立面同樣具有細節,由種滿了鮮花和植物的露台組成。這種充滿生活情調的垂直綠化,一下消減了人與建築之間的距離感。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The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是一個改造項目,經過競標,最終由Studio Milou獲得設計權。這個方案用一種柔和優雅的連接,將兩棟歷史建築連接在了一起,凸顯了歷史文脈的和諧。美術館內整體都顯得比較典雅簡潔,改造手法也對新加坡兩座最古老的建築——前最高法院大樓和市政廳大樓,妥當的表達了對歷史的尊重,保護以及再利用。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The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兩棟歷史建築是通過一個巨大的編織狀的掐絲金屬屋頂連接在一起的。屋頂被樹狀鋼結構支撐,且整個屋頂的顏色與兩棟歷史建築的色調非常協調,都是淡淡的金色以及銀色,素雅高貴。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The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建築內部的中庭,頂部的採光天窗,建築師巧妙的運用了水的動態屬性與玻璃的透明性,當陽光照射在天窗上,在室內形成波光粼粼的光影效果。不僅僅給美術館增加了一些優雅浪漫的氣氛,還在功能上應對了新加坡炎熱的氣候,完美的體現了建築師的智慧。

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 The Hive(NTU)

「The Hive」是由英國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也是他在新加坡的第一個落成作品。

這個建築看起來一反常態,形狀非常奇異,其實也與這座建築的建造目的息息相關。在當下的網際網路大背景下,學生們隨時都可以很便捷的接觸到各種知識以及訊息,教育的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但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係卻變得越來越疏遠。人們之間需要更多的交流,但是以往傳統的教學樓模式已經難以喚起人們的交流興趣。所以南洋理工大學想要重新設計一座可以拉近人們之間距離,而且能夠引起人們交流興趣的建築。

Heatherwick選擇來重新定義一棟大學建築應有的抱負,致力於使其回歸成為高等教育體驗中重要的一部分。學習空間被安排在這樣一座看起來像原始洞穴的建築中,內向的中庭,突出的半圓形挑台,讓整個空間變得圓潤,沒有角落。學習中心富有滲透性的形態,使得學生可以從360度的任意方向進入一片連接所有獨立塔樓的中心區域。建築營造出了開放的、創造力的、無差別的均質空間,讓學生們可以更加自由的進行溝通交流。同時,這些寬敞通透的中庭也是天然的換氣口,空氣在建築中自然流動,給人涼爽舒適的體驗。

1/3
下一頁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