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新加坡過去經歷的種種試煉,冠病危機不僅更複雜也更嚴峻。李顯龍總理承諾,他將同國務資政張志賢和尚達曼率領年輕閣員,確保我國安然渡過難關。李總理也宣示決心,要把運行良好的國家,完好地交棒給下一代領導班子。
全國大選進入倒數階段,領導人民行動黨的李總理,昨天(7月6日)舉行他從政以來的第七場浮爾頓午間群眾大會,在最後第三個競選日的關鍵時刻爭取選民支持。
在浮爾頓廣場舉行午餐群眾大會,是行動黨多年的選舉傳統,因疫情關係,李總理昨天改用網絡直播向全民發表講話。

浮爾頓午間群眾大會是人民行動黨多年來保持的選舉傳統。因疫情關係,作為行動黨秘書長的李顯龍總理昨天改用網絡直播,向全民發表演講。(海峽時報)
應對危機政策決定後代子孫前景
約半小時的英語演講中,也是宏茂橋集選區候選人之一的李總理,延續行動黨「保健康、保工作、保未來」的競選主軸,以冠病危機的處理能力,凸顯朝野政黨的優劣和差異。
他一方面炮轟反對黨無視當前危機,不只拿不出對策還可能開空頭支票,另一方面強調行動黨的良好政績,提醒選民不要「破壞一個行之有效的制度」。
「我們因應這場危機的對策,將決定國家的未來和子孫後代在新加坡的發展前景。我向你們保證,我將同張志賢和尚達曼等資深同僚,及第四代部長共同確保國家度過危機。我有決心把運行良好的新加坡,完好地交棒給下一屆團隊。」
本屆選舉是李總理第九次參選。1984年首次當選議員的李總理,昨天細數他參政以來經歷的種種危機,包括1985年經濟衰退、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2003年沙斯疫情和2007年末的全球金融危機。

李總理一方面炮轟反對黨無視當前危機,不只拿不出對策還可能開空頭支票,另一方面強調行動黨的良好政績,提醒選民不要「破壞一個行之有效的制度」。(視頻截圖)
「我沒料到的是……在我擔任總理的最後階段,我們遇到了這場巨大危機。」
從政36年的李總理說,他花畢生精力服務國家,因為他視確保新加坡安全、視國家成功為己任。「如今,要度過這場危機,我需要大家幫忙。我無法一個人完成這項工作。我必須儘可能集合最強大的團隊,與我共同奮鬥,與你共進退。」
他指出,行動黨這回派出的參選陣容實力強大,不只有能幹的部長、老練的資深議員,還包括背景多元、潛能無限的新世代領袖。「在這緊要關頭,新加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有能力,且得到人民一致支持的政府。」
李總理也提到,不論是新加坡的敵或友,世界各國都在密切關注我國此次大選,政局的任何變化也可能撼動投資者對我國的信心。「這也是為什麼在這次大選中,行動黨不僅要尋求你們的委託,而且還要爭取你們強有力的委託,來領導新加坡度過這次危機。」
他提到,對比信口開河的反對黨,言出必行的行動黨不但說到做到,1959年自治後執政以來的多項政策,更大幅改善了人民生活。他指出,即使60多年過去,行動黨依舊與人民保有廣泛的情感連結和信任,「這一點沒有改變」。
很可能是最後一次以總理身份參選的李總理說到激動處,語帶哽咽地說:「如果我們眾人齊心協力,一代又一代地把國家建設好,那麼再過36年,浮爾頓群眾大會將在一個煥然一新的新加坡舉行。」
他最後向全民喊話說:「別害怕,我們要有信心,新加坡絕對有實力,能經得起這場嚴峻的考驗。我和我的團隊將與你們並肩同行。」
從政36年經歷多次危機 視服務國家為畢生責任
步入社會後便窮盡精力服務國家,是因為對新加坡有信心。李顯龍總理說,他一生都把確保新加坡安全以及能夠取得成功,視為一份深重的個人責任。
李總理昨天在浮爾頓午餐群眾大會上,回望自己36年的從政生涯。他說,在總理任期的最後階段遇上這場冠病危機,眾人都始料未及。
1984年步入政壇的李總理,昨天第七次參加浮爾頓午餐群眾大會。他指出,每次參加午餐群眾大會,新加坡總是又取得了進步。

李總理於1984年首次競選時,在位於浮爾頓廣場舉行的行動黨午餐群眾大會上發表演講。(取自李顯龍面簿)
李總理說,在他從政的36年里,我國經歷了戲劇性的變化。儘管一路上遭遇幾次危機,但我國仍一步步把家園建設起來。
如今,富麗敦酒店不再是昔日的郵政總局,新加坡河道已清理乾淨,濱海灣也化身為活力四射的市中心地帶。
李總理剛加入政壇幾個月,我國便陷入1985年的經濟衰退。過後,還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九一一事件和回教祈禱團威脅、沙斯疫情、全球金融危機。
「每一場危機都是嚴峻的挑戰,每一次我們都擔心最壞的情況會發生,但政府每一次都起帶頭作用,國人也齊心協力,大家一起撐過難關。」
冠病疫情是這一代人的考驗。李總理說,這場危機比前幾次更複雜、更危險,國人如何應對,將決定國家的未來,以及子子孫孫在新加坡的發展前景。
「我們無法肯定事態一定會好轉,但我們必須抱持同樣堅定不移的信念,集中精力和資源,共同應對,戰勝危機,並變得更堅強。」
「看看那些經常更換政府的國家,他們的政治共識已經消磨殆盡。當一個政府倒台後,隨之而來的不是一個新的、更穩定的政權平衡狀態,而是更頻繁的更換政府和更分裂的政治較勁。人們看似有選擇,但往往卻是變得越多,越停滯不前。這些國家的表現並沒有比新加坡好。所以我懇請國人,別輕信那些人說重要的是有更多選擇。仔細看看他們為你提供的選擇。捫心自問,他們是否能說到做到。別輕易上當,因為這攸關你的未來。」
記者:黃順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