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International School)

中國VS新加坡……
為了提高孩子英語水平
與國際接軌,贏在起跑線
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
尤其是明星、名人家庭。
然而你的國際學校夢只是看上去很美
中國國際學校的現狀
新的一年,中國教育政策新改革
2017年教育部出新規定:1-9年級必須完成國家設定的課程和課時,而且規定的課程必須用中文授課。不少中國父母送孩子去國際學校,最重要的是考慮到學校提供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套國際化教育,這樣,高中結束後直接出國!
很明顯,新政策下,這種模式不可能繼續下去了。

如果中國的國際學校仍然按照國外模式走,那學生就只能用課外時間學習國際化教育,這對孩子來說來說負擔有點太重了。這樣以來,國際學校的小學、初中肯定會放棄原來的教學模式。
如果幼兒園和高中採用國際模式、小學進行義務教育,那銜接上就是個大問題!
外教流動性大,師資狀況令人擔憂
國際學校外教的流動性非常大,基本每2年就會換一撥教師。這就造成教師對中國學生缺乏了解,對中國也缺乏了解。很多外教僅僅在中國待幾個月感受一下中國的文化就走了,這其實對學生也影響不小。

另外,一些國際學校所僱傭的外籍老師根本不具備執教的資格和水準。教學質量這一塊也沒有保障,因為中國的工資水平在那兒,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師覺得工資偏低。
嚴苛的入學條件
如果你覺得中國的國際學校想進就進?特別是北京的國際學校,已經不像前幾年那樣只要報名就能上。

想讀國際學校,不光要求學生參加選拔考試,一些學校門檻更是五花八門,對學生身份、家庭等情況還會做出要求。
要求護照綠卡
北京部分國際學校要求孩子持有外國護照或綠卡,同時還要求入學申請者父母至少有一方持有外國護照。
對家長教育理念有要求的
還有國際學校要求了解父母是否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甚至家長對國際學校以及國際課程的熟稔程度也被納入入學考查因素。
缺乏正規的國際課程體系
個別國際學校有名額,卻沒有正規的國際課程體系。部分國際學校不得不東拼西湊,半中半洋進行教學,不僅無法達到國際化教育的水準,還會阻礙一部分優秀學生的自我學習。
中國學生比例多,語言環境不足。中國學生太多,除授課外,語言環境幾乎中文。學生會有依賴心理,反正中國教師會說中文,所以學生很多時候要求老師用中文授課。
如果老師承受不住同學的軟磨硬泡,往往就會用中文,但是長久看來,這個是對學生很不利的。
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優勢
眾所周知,近年來越來越多家長為子女選擇了新加坡國際學校,當然也不乏大家熟知的明星家長們,張柏芝、李連杰、吳鎮宇等,都紛紛選擇讓子女入讀新加坡國際學校。那麼這些國際學校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獨特的優勢呢?
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的「黃金跳板」
根據統計,大部分留學生在新加坡完成一年至兩年的學業後,便會在英文及專業上取得很大突破,在進入大學前,已能完成大部分英文、專業能力的準備。

IB即國際文憑組織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sation),為全球學生開設從幼兒園到大學預科的課程,隨著多年發展,目前全世界已有3340所學校分布於141個國家同步教授IB課程。
而新加坡國際學校普遍採用IB課程,極大程度的汲取了世界許多國家的教改精華。他們推行師生的創造性理念,培養IB學生具有多元文化和多學科知識,特彆強調培養理想的具有國際意識及負責感的公民。
IB課程更加國際化,學生用IB的成績可直接申請海外知名的大學。
對於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與其在國內苦讀,倒不如先去雙語教學的國家留學,邊補習英語,邊熟悉異國環境,打好留學基礎。
文憑受認可——通過率高!
不少對國際學校有所猶豫的家長都是擔心其教學以及文憑的認可度問題,事實上,家長可以放心,新加坡教育體制同世界接軌,獲得的文憑及學位國際認可。

同時新加坡是個良好的、適合求學生活的地方,中國學生在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較相同,配合相近的地理位置與文化,濃厚的亞洲氣息(華人人口占75%左右),中國學生可以輕鬆的適應留學生活。
這種教學環境,能幫助中國學生儘快適應由中式教育向西式教育的過渡期,更快的融入新加坡社會縮短了磨合期。

看完本期推送的家長們
如果有意向的話
可要早做準備
因為您的選擇
將決定孩子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