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販熟食價格去年上漲超過6% 麵食起價漲幅最高

小販熟食價格去年上漲超過6%,是2008年以來最高漲幅,其中麵食起價漲幅最高。專家和業者指出食物價格越來越貴,除了國際局勢動盪影響供應鏈,氣候變化和人力短缺也是導因。
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在小販中心、咖啡店或食閣用餐,平均要比前年多花6.1%。相比之下,2012到2022年十年間的平均漲幅是2.2%。
新加坡社科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課程主任劉光前副教授指出:「烏克蘭和中東戰爭影響全球供應鏈還有氣候變化,乾旱影響許多農作物的收成,我們大部分的食材都從海外進口,從白米到蔬菜、魚和肉類,這一切都導致了原材料價格上漲,此外,消費稅增加也提高了成本。」
在米飯、麵條和飲料當中,麵食起價最多,平均漲幅7.6%。
去年一碗魚片米粉平均賣5.35元,是價格最貴的麵食,比前年貴7.6%。一碗魚圓面平均售價約4.10元,比前年貴了近10%,漲幅最高。
飯類方面漲價最多的是叉燒飯,比前年貴了8.3%。雞飯和兩菜一肉的平均價格則上漲約7%。
小販們透露,過去一年,魚、蝦、塑料盒,幾乎所有的材料都漲價了,一包三公斤的麵條從2.70元漲到4.50元,一桶油的價格則從20元漲到40元,成本翻了一倍。
飲料方面,價格最高、起價最多的是罐裝飲料,漲幅為7.5%,而現泡美祿、熱茶和咖啡則貴了6.3%到7%。
福州咖啡酒餐商公會會長洪寶興表示:「罐裝的是有一些是進口的,交通費起了所以他們的成本就就高了,請人的話那就更嚴重一些,因為現在(最起碼的)薪金他起到1600元,他上司薪水是不是也要起,所以其實這個幅度是很大。」
全國商聯總會副會長兼小販部主席劉福記說:「起0.10元真的是除非是聚少成多,100杯咖啡的話就是他多收了10元,多多少少有一些幫助吧,你起得太高,他們不來喝你反而損失更多。」
調查也顯示食閣和咖啡店的熟食售價一般要比小販中心來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