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b可能是東南亞最知名的打車、送餐和支付服務運營商,其移動應用程式擁有超過2.1億用戶,但這並沒有幫助它在投資領域取得成功。Grab三年前為利用其龐大的用戶群而涉足零售投資,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起飛。
本周,Grab宣布將停止其兩種投資產品AutoInvest和Earn+,並表示該業務在商業上不可行,這一決定引發了人們對Grab的商業模式和戰略的質疑,以及對微型投資市場的前景的擔憂。

圖源:路透社
用戶基數不等於用戶轉化
Grab的投資業務的核心假設是,它可以利用其在打車、送餐和支付領域的用戶基數,將其轉化為投資者,然而這一假設並沒有得到驗證。
根據《今日》的報道,一些在新加坡接受採訪的Grab應用程式的老用戶表示,儘管知道投資產品的存在,但他們並不熱衷於購買投資產品,還有其他更成熟的平台可以滿足他們的投資需求,而且Grab涉足金融產品是「實驗性的」。
這說明,用戶對Grab的幾種產品的親和力並不意味著他們傾向於或想要使用其投資服務,用戶在做出決定之前,可能會根據他們在市場上可以找到的其他產品獨立評估Grab的投資產品,而且,Grab的投資產品並沒有提供足夠的優勢或創新,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和興趣。

圖源:路透社
因此,Grab的投資業務的失敗教訓之一是,用戶基數不等於用戶轉化。企業不能僅僅依靠其在其他領域的用戶群,就期望在投資領域取得成功,企業必須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偏好,提供有價值和有吸引力的投資產品,才能實現用戶的轉化和留存。
投資不是一種普遍的消費行為
Grab的投資業務的另一個假設是,投資是一種普遍的消費行為,類似於打車或送餐,然而這一假設也沒有得到驗證。
事實上,投資不像計程車(或私人租用交通工具),每個人都想每天打車。世界上很少有人在任何特定國家進行投資,投資的人的比例在8%到12%之間,而且,投資對我們許多人來說不是一種自然活動,因為我們需要減少當前的支出或消費,以便為未來投入資金。

圖源:路透社
因此,Grab的投資業務的失敗教訓之二是,投資不是一種普遍的消費行為。企業不能僅僅依靠其在其他領域的消費者接觸點,就期望在投資領域取得成功,企業必須了解投資的心理和行為,提供有教育和引導的投資產品,才能實現投資的普及和推廣。
新加坡是一個小市場,需要規模經濟
Grab的投資業務的第三個假設是,新加坡是一個有潛力的投資市場,可以為其提供足夠的收入和利潤。然而這一假設也沒有得到驗證。
為了使微型投資模式可持續,服務提供商必須能夠達到臨界質量,事實上,新加坡是一個小市場,鑒於普通民眾的投資傾向較低,這種微型投資渠道很難達到使業務可持續發展的臨界質量。
而且,由於需要大量的規模經濟,低成本投資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是贏家通吃的。所以班上沒有多少空間可以容納第二名,更不用說班上的第三名了。

圖源:路透社
因此,Grab的投資業務的失敗教訓之三是,新加坡是一個小市場,需要規模經濟。企業不能僅僅依靠其在新加坡的市場份額,就期望在投資領域取得成功,企業必須考慮其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擴張和競爭,提供有區域和全球視野的投資產品,才能實現規模經濟和市場領導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