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商人陳文平(Philip Chan)先生近日收到了一份來自內政部的通知,稱他可能被指定為「政治重要人士」(PSP),並受到《外國干涉(反措施)法》(FICA)的管制。這是新加坡根據去年生效的該法律發出的第一份擬指定通知。這意味著陳先生將需要向當局披露他的政治捐款、外國關係和移民福利,以防止任何針對新加坡政治目的的外國干預。

圖源:Instagram
陳先生是三家房地產公司的董事總經理,也是新加坡香港商會會長和九龍會會長,他曾在新加坡主流華文媒體上發表過多篇文章,涉及全球政治和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他還是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海外代表。陳先生表示,他對新加坡政府充滿信任和信心,將直接與當局打交道,並將於下周提交陳述。
01 什麼是《外國干涉(反措施)法》?
《外國干涉(反措施)法》是新加坡去年12月生效的一項法律,旨在防止、發現和阻止外國實體利用敵對信息活動和當地代理人來干涉國內政治。該法律賦予內政部長廣泛的權力,可以採取各種反措施,如發出警告、限制活動、要求披露信息、沒收資產、取消身份、驅逐出境等。
該法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外國和政治信息披露條例》,該條例要求政治重要人士向登記官披露他們的政治捐款、外國關係和移民福利,政治重要人士可以包括政黨、政治職務持有者、議會議員、選舉候選人及其選舉代理人。如果個人的活動旨在達到政治目的,則登記官也可以將其指定為政治重要人士。這些透明度要求將有助於發現和防止任何針對新加坡政治目的的外國干預。
02 為什麼陳先生被擬指定為政治重要人士?
根據內政部的通知,登記官打算根據《外國和政治信息披露條例》第48(1)條對陳先生進行指定。該條款規定,如果登記官認為個人的活動旨在達到新加坡的政治目的,並且根據FICA採取反措施符合公共利益,則登記官可以將其指定為政治重要人士。
內政部表示,登記官的評估認為,陳先生「表現出容易受到外國行為者影響的傾向,並願意促進他們的利益」。內政部沒有透露涉案外國行為者的身份,但表示他們可能與陳先生的外國關係和移民福利有關。登記官還發現,陳先生的活動「旨在達到新加坡的政治目的」,例如在《聯合早報》上發表文章,表達對全球政治和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的看法。
陳先生在電話中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他將直接與當局打交道,並將於下周提交陳述,他還表示,對新加坡政府充滿信任和信心,認為他沒有做錯任何事情。
他說:「我是一個愛國的新加坡公民,我從來沒有做過任何違反新加坡法律的事情,也沒有受到任何外國勢力的影響或指示,我只是在表達我的個人觀點,這是我作為一個自由民主國家的公民的權利。」
03 陳先生的背景和活動是什麼?
陳先生是三家房地產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分別是文匯、C&H Properties 及 Mutual Benefits Realty,文匯投資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進行房地產投資,Mutual Benefits Realty「專注於為想要購買或投資新加坡房產的中國高凈值客戶提供服務」。
陳先生於1990年從香港移民,現任新加坡香港商會會長,並自2011年起擔任九龍會會長。新加坡香港商會是一個非盈利組織,旨在促進新加坡和香港之間的商業和文化交流,九龍會是一個由香港移民組成的社團,旨在支持來自香港的移民,並為慈善事業籌款。
陳先生曾在新加坡主流華文媒體上發表過多篇文章,涉及全球政治和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他曾在2018年一封題為「冤屈」的信件中稱中國「遭受了很多委屈」,並呼籲新加坡人「不要被西方媒體的偏見所誤導」。
他還曾在2019年一封題為「新加坡應該支持中國」的信件中表示,新加坡應該「與中國站在一起,共同維護國際法和國際秩序」。

圖源:網站截圖
陳先生還是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海外代表,中國新聞網站52hrtt去年6月的一篇文章稱,陳先生是「海外華人中的佼佼者」,並引用了他的一段話:「作為海外華人,講好中國故事是我們的責任,在海外傳播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新加坡華人社區的一員,我的文章曾在新加坡主流華文媒體上發表過,但我的影響力有限,單憑我們自己能做的很少,所以我們需要更加團結。」
他還表示,希望海外政協代表能夠結成聯盟,舉辦活動,促進交流和分享,可以在僑辦的幫助下每年舉辦一次,幫助海外華人「為講好中國故事做出貢獻」。
十多年來,陳先生一直參與新加坡的草根活動和籌款活動。其中一些活動使他與當地政界人士接觸,他是甘榜柴芝公民諮詢委員會和武吉知馬社區俱樂部管理委員會的贊助人。在內政部宣布這一消息後,人民協會周五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已辭去所有基層任命。他還是服務殘疾人社區的慈善機構 SPD 的資源動員和夥伴關係委員會的成員,他曾多次為 SPD 和其他慈善機構籌集資金,包括通過九龍會的活動。
陳先生的擬指定通知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討論,一些人認為,這是新加坡政府對外國干預的必要防範,保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對言論自由和多元化的打壓,限制了公民的權利和空間;還有一些人則認為,這是一個個案,不應過度解讀或泛化。
無論如何,這一事件顯示了新加坡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面臨的挑戰和困境。如何平衡國家利益和個人自由,如何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和諧,如何應對外部勢力和內部分歧,都是新加坡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無論陳先生的案件最終如何判決,新加坡能夠保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尊重和保護每個公民的權利和尊嚴,同時也維護和捍衛國家的主權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