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新加坡去年捐血的16至25歲年輕人占比持續減少,從2022年的17%下降至去年的15%,一名已捐血105次的53歲女工程師帶動兒子打從17歲開始每年捐血,呼籲年輕人挺身而出。
根據衛生科學局提供的數據,去年共有7萬7424人捐血,占新加坡總人口的1.87%。這略高於2022年的7萬4154名捐血者和2021年的6萬9032名捐血者。
儘管過去三年內捐血人數不斷增加,但是年輕人的占比卻持續下滑。去年捐血的年輕人占捐助者總數的15%,而2022年占比17%。在2021年,有20%的捐血者都是年輕人,而這個比例在十多年前的2011年則有33%。
新加坡紅十字會回復詢問時指出,以上情況是因為冠病疫情期間,機構得取消在學校舉行的外展和流動捐血活動,青少年也失去了解捐血的重要途徑。
發言人說:「雖然這些活動已恢復,但仍需時間和精力累積,再次壯大年輕人獻血者的隊伍。」
許俊暖(53歲,高級工程師)自打30多年前在理工學院上學時,獻出第一包血。從那以後就堅持每年捐血三至四次,至今已捐獻105次。

許俊暖33年內已經捐血105次。(受訪者提供)
她受訪時說:「血液捐出後可以再生,而且我為了保證血液質量,也會注重自身健康,豈不是雙贏?」
不僅如此,她多年來也鼓勵家人捐血。比如目前20歲的兒子,已在她的帶動下從約三年起開始捐血,目前已捐獻9次。
受她影響,她的丈夫目前也已捐血66次,哥哥則捐了30次。
「只要我的身體還允許,我希望一直捐血直到我退休。」
男子獲輸血 成功抗血癌
2019年李勇(28歲,培訓員)在上大三時到荷蘭參加交換學習項目。他的體重驟減,精力大不如前並伴有腹部疼痛,他在當地入院檢查後接受常規血檢,驚悉患上血癌。他隨即接受化療,並在診斷約一年後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

李勇獲輸血後成功打敗血癌。(受訪者提供)
移植手術後,為了保證他體內的紅血球足夠,他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裡每周都要輸血。屬O型血的他告訴本報,每次輸血時間為兩到四個小時。
他要對捐獻者說:「也許這對你而言微不足道,但是我保證,此刻正有個急需的人正坐在治療室里等待血液輸送進他們的身體。正是通過你的捐血,他們才能有能量、活力和重獲新生的機會。
O型血庫存告急 5天3100人響應救急
宣布O型血庫存告急後的五天內,有超過3100人響應號召,不過仍需更多捐獻者。
紅十字會和衛科局1月25日發布文告,宣布本地O型血庫存告急,並呼籲年齡在16歲至60歲之間、體重不低於45公斤、符合條件的O+和O-血型健康人士捐血以應急。
紅十字會發言人告訴本報,在宣布庫存告急後的五天裡,公眾積極響應,超過3100人踴躍捐血。「在鄰近農曆新年長周末的幾天裡,我們依舊需要更多人捐血。我們籲請捐獻者每年至少兩次定期捐血的習慣,以防血液庫存再次出現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