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總理準備交接引發熱議.
李顯龍即將交棒,新加坡未來會有哪些變化?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對此也發表評論,說新加坡自從建國以來只有三位領導人,即將上位的副總理黃循財對大多數新加坡人來說是個陌生人,且似乎不是第四代領導人的首選,只因副總理王瑞傑在2021年退出了「總理之爭」。

這篇評論刊登後,新加坡內政部長尚穆根立刻在臉書上回懟了一番,尚穆根在臉書中表示,新加坡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如今卻表現得更好了,《經濟學人》現在這種態度可能源於英國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無法忍受。他列舉了領導人交接、經濟等方面的諸多例子,與英國進行了對比。

他還提到,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從殖民地時期的500美元(約680新元)增長到現在的8萬多美元(約10萬8813新元)。最近的一份《福布斯》報告也顯示新加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五,遠遠超過了英國。

對於評論中涉及新加坡媒體「溫順」的表述,尚穆根說:「顯然,《經濟學人》更喜歡英國現在的情況:一個人可以控制主要媒體,政客們向其獻殷勤,媒體擁有者可以影響誰當選、誰成為首相。」

評論還提到,在即將到來的新加坡黨派選舉中,人民行動黨依然會取得勝利,原因在於強大的政黨組織、對反對黨的嚴格打擊以及溫順的本地媒體。
尚穆根最後在臉書中寫道,新加坡在社會服務、安全和社會凝聚力方面做得更好,結尾有力反問《經濟學人》:「你嘲諷的代價是什麼?」
小夥伴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網絡資料整理丨來源
尚穆根臉書、經濟學人、新加坡眼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