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9月16日在第19屆中國—東協博覽會發表視頻致辭。王瑞傑指出,東協和中國是彼此最大的貿易夥伴,目前雙方也在努力爭取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的新一輪升級,這也是雙方關係的基石。(王瑞傑面簿)
文 / 李政輝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在第19屆中國—東協博覽會開幕式上說,東協和中國可加強在經貿和航空領域的互聯互通,同時在數碼和綠色領域建設未來經濟。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指出,東協和中國可加強互聯互通,並在數碼和綠色領域建設未來經濟,進一步強化東協和中國的夥伴關係。
為期四天的第19屆中國—東協(新加坡稱東協)博覽會星期五(9月16日)在中國廣西南寧揭幕,王瑞傑在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致辭時作出上述表述。
據新加坡總理公署發布的講稿,王瑞傑指出,這場博覽會在全球歷史充滿不確定性之際召開,冠病疫情仍是不確定性和顛覆性的重要源頭;在歐洲、亞洲和大國之間,地緣政治緊張正以令人擔憂的速度升級;氣候變化已成為更緊迫的危機,需要更有力的全球集體行動;能源價格上漲和供應鏈的持續中斷正拖累經濟復甦腳步。
王瑞傑認為,沒有一個國家能單獨面對這些挑戰,世界必須構建更多合作平台。這些平台除了能把精力引向建設性的關係和更強的合作,也能一起構建共同未來,並催化出能實現這些結果的行動,而東協—中國夥伴關係就是這樣的平台。
去年是東協和中國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雙方也在這年舉行的紀念峰會上宣布正式將東協—中國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王瑞傑指出,在努力促成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經濟合作是雙方牢固夥伴關係的關鍵支柱。
他說,東協和中國目前是彼此最大的貿易夥伴,本區域也是全球最大貿易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一部分;目前雙方也在努力爭取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的新一輪升級,這也是雙方關係的基石。「這些努力將促進我們的經濟,並為我們的工人和企業創造新機會。」
這場年度博覽會由中國商務部和東協10國政府經貿主管部門及東協秘書處共同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承辦,今年的主題是「共享RCEP新機遇,共建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3.0版」。
針對如何進一步加強東協和中國夥伴關係,王瑞傑提出了兩點建議,第一是加強互聯互通。他指出,東協和中國可以合作,充分發揮由新加坡和中國共同打造的重慶互聯互通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潛力。
他說,新通道通過廣西欽州港,為中國西部和東南亞之間建立直接聯繫,讓本區域受惠。作為一個多模式、多方位的經濟紐帶,它節省了運輸貨物和提供服務的時間和成本,加強了供應鏈的韌性。
他指出,在冠病大流行期間,陸海新通道被證明是一個能替代傳統貿易路線的可行方案,今年上半年新通道的貨物量同比增長了30%。
王瑞傑指出,航空上的互聯互通也同樣重要,「在我們走出冠病大流行之際,應該進一步推進東協—中國航空運輸協定的自由化,支持民航和旅遊業」。
王瑞傑:冠病大流行 為追求綠色復甦提供機會
第二個建議是在數碼和綠色領域建設未來經濟。王瑞傑說,數碼經濟是未來的重要基石,而冠病大流行則為追求綠色復甦提供了機會。
他指出,東協和中國都在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進展,雙方近期批准了「落實東協—中國數碼經濟合作夥伴關係的行動計劃」,以及「2020年東協—中國數碼工作計劃」;雙方也在去年發布了「關於加強中國—東協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合作的聯合聲明」。
王瑞傑認為:「這些都是重要的步驟,能夠夯實基礎,發展一個更加數碼化和綠色的區域經濟。」
王瑞傑副總理星期五也在個人面簿及領英發文寫道,中國和東南亞之間的貿易聯繫可追溯到許多世紀以前,並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和增厚。
他也重申:「我們正處於全球歷史上一個非常不確定的時期……需要更多的平台來加強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