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病疫情改變了本地企業經商模式,企業要抓住疫後新機遇有必要想辦法轉型,三大轉型方法是:順應行業趨勢、行業重塑品牌吸引更多人加入,及落實靈活工作安排以減少員工流失率。
李顯龍總理昨早(5月1日)在全國職工總會舉辦的勞動節集會上發表演說時指出,一些工會和企業領袖向他反映所面對的挑戰,及如何調整和適應以解決問題和抓住新機遇,他樂見工會和企業有正面改變。
總理分享三個企業案例,其中一個是精密工程公司Certact Engineering面對危機挑戰,決定轉換跑道從金屬業務走向更有商機的塑料業務,公司加入職總的企業培訓委員會計劃,在獲得工會和員工的全力支持下,公司業務翻倍,也增聘更多員工。
此外,一家再循環和廢物管理公司華與華(Wah & Hua),從德國引進智能垃圾車、更改員工職稱等,落實一連串增加生產力和員工技能的措施,積極改變公眾對垃圾的觀念,讓公司形象提升,和紓解人力緊張問題。
另一方面,疫情改變了工作常態,總理說,以員工為中心的公司,未來將在勞動力市場上表現出色。
由於遠程辦公,員工更重視靈活性和自主性,因此有必要最大限度發揮國內勞動力潛力。
總理說,老齡化的勞動隊伍加上人口幾乎沒有增長,勞動力將成新加坡的永久制約因素,不過規劃中的靈活工作安排勞資政指導原則,可協助解決一些問題。
他說,當中涉及一些調整,需要僱主和員工的配合,但一旦能良好落實靈活工作安排,許多人包括母親和看護者可繼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