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工部長顏金勇前天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副局長梅爾羅伊等官員見證下,在華盛頓簽署文件加入《阿耳忒彌斯協定》。他表示,新加坡希望通過加入《阿耳忒彌斯協定》,與美國以及其他簽署國交流、合作開發太空行業,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蓬勃發展。
隨著我國進一步推動本地太空業的發展,新加坡加入美國等發起的《阿耳忒彌斯協定》(Artemis Acord),與世界各國合作以和平、安全、負責任與可持續方式發展太空行業。
隨同李顯龍總理訪美的貿工部長顏金勇,前天(3月28日)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副局長梅爾羅伊(Pam Melroy)等官員的見證下,在華盛頓簽署文件加入這項協定。
顏金勇在簽約儀式後受訪時說:「新加坡非常支持這份很重要的協定,通過這份協定,能夠鼓勵各國合作,以和平、安全而且負責任,可持續的方式發展太空行業。」
顏金勇介紹,新加坡的太空行業還在萌芽中,但是太空行業對其他經濟領域,例如航空業、物流業都會起到帶動作用。新加坡希望通過加入《阿耳忒彌斯協定》,與美國以及其他簽署國交流、合作開發太空行業,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蓬勃發展。
《阿耳忒彌斯協定》根植於1967年生效的聯合國《外空條約》(Outer Space Treaty)。該協定旨於促進和平、可持續利用太空,以造福全人類,對民用參與者的太空探索、科研和商業開發等一切活動制定關鍵指導原則。
協定下的一切活動都須遵循《外空條約》,只能以和平利用為目的。所有簽約國承諾透明地傳播太空政策和計劃,公開分享科研數據,維護有歷史價值的太空遺產,並以符合《外空條約》的方式汲取和利用太空資源。
簽約國也承諾預防在太空造成有害干擾,例如,簽約國必須致力於有計劃地減少軌道碎片,在太空任務結束後,安全、及時且有效地對飛行器進行鈍化和處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2020年發起這份協定,最初的八個發起與簽約國還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日本、盧森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英國。巴林、巴西、以色列、墨西哥、紐西蘭、波蘭、韓國、羅馬尼亞、烏克蘭隨後加入協定。新加坡是第18個簽約國。
2020年全球太空經濟規模估值超過6076億元
協定命名取自古希臘神話,阿耳忒彌斯是傳說中的狩獵與月亮女神。
根據美國非牟利機構太空基金會的報告,202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規模連續第五年增長,總估值超過4470億美元(6076億新元)。
我國的太空事業近年也在加速發展,目前已有超過50家公司聘請超過1800名太空業專才。
今年2月,顏金勇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4屆環球太空與科技大會開幕式上,宣布我國將三管齊下推動本地太空業的發展。這包括政府投資1億5000萬元展開太空研究與開發工作,新加坡太空科技與產業局向公眾徵集創新方案,政府也將與本地公司密切合作,將研究與技術轉化為具備商業可行性的方案,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迄今為止,我國大學、以本地為基地的太空科技公司,以及新科電子等機構,已先後研發並發射了16顆人造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