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有正當工作,買房甚至可以不用自己掏錢?
眾所周知,在中國買房的概念深入人心,只有買了房子才有了家。
就像一個很普遍且很現實的問題,如果你沒有房子,在婚戀市場上,是不具備很大優勢的。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部分青年即使知道996傷身體,為什麼還把996當福報,這不過是為了掙得一份安全感,讓自己離「房子」「家」更近一步。

不過中國的房價,即使掏空自己的積蓄想要在一二線城市立足,還是有點難度,壓力大,背負房貸車貸等等,讓當代青年的幸福感越來越低。
也有朋友問我:「在新加坡有正當工作,買房是不是可以不用自己掏錢?」
遇到這種問題,我一般只是笑著回答:「有你說的這種情況,不過是比較少見的,只是比起中國來說,新加坡的青年買房沒那麼累」。
新加坡的青年買房沒那麼累,這歸根到底還是得感謝新加坡的住房制度。

一位在新加坡生活多年的著名經濟學家楊沐教授是這樣說的:「新加坡的年輕人不存在工作多年後買不起房的現象,因為新加坡的住房制度能保證新加坡人,只要有工作就有公積金,只要有公積金就能買得起房子。即便新加坡的清潔工和收銀員拿的是最低收入,每個月收入1000新元,但他們在新加坡都能買得起房子。」
不同於國內買房主要靠個人徵信在銀行貸款,再就是考慮公積金貸款。在新加坡的住房貸款主要是使用公積金,而不是銀行貸款。

這說明個人的工資收入實際是不受購房的影響,所以民眾就比較容易買房子。當然他們負擔貸款的時間也比較長。而且公積金制度在新加坡是非常普及的,基本上只要你有正經工作,都會有公積金,不像國內公積金的制度還沒有普及到位,有很多公司只給交五險,不交一金。
在新加坡買房除了公積金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買房政府可以補貼。並且非常人性化的一點是:政府給不同的房子以不同的購房補貼。特別是收入比較低的,給的補貼就比較高,收入比較高的,給的補貼就低一些。

舉例說明:
買兩房式的,政府補貼是4萬新加坡元(以下簡稱新元,1新元約等於5元人民幣),三房式組屋的政府補貼3.5萬新元。四房式的政府補貼平均為1萬新元,五房式的政府不提供補貼。
每個月用公積金分期付款的數額,二房式的公積金還款是225新元,三房式的是461元,四房的是955元,五房式的是1189元。
這個是挺有意思的,因為購買二房式的人,是新加坡工資收入最低的一群人,而他們的最低工資收入是每月1000新元。而按照公積金制度,自己交20%,政府或僱主給20%,也就是有400新元的公積金。

而購買二房式組屋的話,你需要每個月支付公積金220新元。也就是說一個人工資收入1000新元,他就可以買得起房子。然後如果是夫婦兩人一起工作,兩個人一起就是2000新元,他們就可以輕鬆購買二房。
這樣一對比起來對於新加坡的人來說,買房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不過即使新加坡買房很吸引人,它還是有很多身份限制的,比如:
(均假設購房雙方都滿21周歲,且第一次購房的情況)
1.新公民+新公民:所有組屋都可以買。
2.新公民+永久居民:所有組屋都可以買,不需要永久居民滿3年。
3.新公民+EP,SP,DP,WP,LTVP......:准證的有效期需超過6個月,所有組屋都可以買。(新加坡眼提醒:限制條件:至少35歲,首次購房,家庭月收入不能超過7000新幣(99年地契),只能申購2房式組屋。)
4.滿3年的永久居民+滿3年的永久居民:雙方均擁有永久居民身份多於3年,可以買轉售組屋。
5.滿3年的永久居民+未滿3年的永久居民:不可以買組屋。
6.永久居民+EP,SP,DP,WP,LTVP……:不可以買組屋。

好了,這期關於新加坡買房的一些資訊就給大家講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