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目前共有73個國家古蹟。西樂索炮台預計2月正式在憲報上公布後,這個旅遊景點將成為本地第74個國家古蹟,也是第八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的古蹟。
國家文物局建議把聖淘沙島上的西樂索炮台列入國家古蹟,這是保存古蹟法令去年修改之後,首次援引新條文,先對外公布建議,後才正式列入憲報。
新加坡目前共有73個國家古蹟。西樂索炮台(Fort Siloso)預計2月正式在憲報上公布後,這個旅遊景點將成為本地第74個國家古蹟,也是第八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的古蹟。
英國殖民政府於1878年建造此海岸防禦堡壘,並設置數台大炮和指揮所,用來保護新加坡作為19世紀末期日益重要的貿易海港地位。
西樂索炮台至今仍保存良好,是我國豐富軍事遺蹟的見證。這座防禦堡壘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2月日軍入侵新加坡時扮演重要角色,是當時絕後島(現今的聖淘沙)兩個最繁忙的炮台之一,新加坡淪陷前英軍也使用該炮台來炸毀毛廣島上的油庫,以免資源落入日軍手中。
大範圍建築設施列為古蹟 有利於保護歷史完整性
國家文物局古蹟與遺址保存司司長黃美英昨天(1月18日)在記者會上透露,已正式致函負責管理西樂索炮台的聖淘沙發展局,通知當局有意保存古蹟。根據修訂後的保存古蹟法令11(12)條文,未經憲報公布前,文物局須對外公布建議列為國家古蹟的名單。當局昨天在網站宣布建議將西樂索炮台列為國家古蹟,這也是該局第一次在網上公布建議名單。
文物局副局長(政策與社區)陳子宇說,該局已和利益相關者即新加坡傳統文化學會及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簡稱ICOMOS)新加坡分會代表會面,獲得他們支持,以將富有歷史價值的西樂索炮台列為國家古蹟。
ICOMOS新加坡分會主席楊茳善博士歡迎有關宣布,並指這將是本地首次有多個在較大範圍或地點內的建築設施被列入古蹟名單,對集體保護該景點的歷史完整性非常重要。
此外,新加坡傳統文化學會會長李振達博士受詢時說:「新加坡二戰歷史留下的實物記憶不多,能保存至今者應給予更高規格的保護。據我了解,聖淘沙還有其他軍事建築結構,或許不如西樂索炮台般完好無損,但可以考慮如何保存它們,並供公眾參觀。」
只有極少數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場所或建築物可被列為國家古蹟,政府在2019年8月宣布有意將政府大廈前大草場列為國家古蹟,但尚未在憲報上公布。文物局上一次公布古蹟名單是在2019年10月,當時新加坡河上的三座橋,即加文納、安德遜和埃爾金橋,被列為國家古蹟。
公眾即日起可瀏覽文物局網頁了解詳情。若有任何意見或反對將西樂索炮台列為古蹟,須在本月31日前通過電郵或文物局面簿專頁傳達給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