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牛車水露天舊貨市場將在7月1日結業。不少攤販已開始尋覓新營業地點,但也擔心租金太貴,沒能力負擔。社會學家建議當局開闢永久場地,不僅讓年長攤販維持生計,也可發展成旅遊新景點。
繼結霜橋後,牛車水露天舊貨市場也將在月底關閉,讓位給有蓋走道等公共設施。這對二度受影響的65歲腎臟病患吳准華來說,是另一次打擊。
攤販吳准華說:「一、三、五我洗腎,拜六、禮拜兩天可以做嘛。改天哪裡可以做。現在頭痛是我的貨太多,要收哪裡?哪裡可以搬去?回家住政府組屋,對不對?就沒有辦法咯。現在慢慢找咯。」
一些老顧客也對舊貨市場表示不舍。

顧客張堡貴說:「結霜橋已經沒有了,以前是很出名的地方。如果這個地方再不保留的話,以後的年輕人想回顧新加坡的歷史很困難。」
在這裡謀生的40個合法攤販,也面對無牌攤販前來搶灘。受訪無牌攤販表示,他們是因為攤位有限,才被拒於門外。
一名無牌攤販說:「幾個月前我去問了。很多人去問,不是我一個。」
另一名無牌攤販說:「有牌跟沒牌一樣的。統統不可以賣了。」

有學者指出,反覆搬遷,只會讓舊貨市場失去原有特色。她建議當局設立永久場地,為年長舊貨攤販帶來生計。
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說:「跳蚤市場的地點需有一貫性,顧客才能知道到哪兒找他們。而這些攤販能堅持這麼多年,說明這門生意足以讓攤販維持生計。」
跳蚤市場承載著許多國人的集體回憶,是我國文化資產的一部分。受訪學者指出,如果能繼續保留這塊公共空間,對內它將繼續好扮演情感聯絡站的角色,對外相信它也能繼續吸引旅客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