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理夫人何晶(右)發文相挺李顯龍總理(左)。(李國豪製圖)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薪金是全球國家領導人榜首早就不是秘密了,不過對於必須在生活中咬緊牙關,勒緊腰帶過日的平民百姓來說,總理和部長們的好「薪情」往往也是壞他們心情的來源。一言不合,就拿這些官員坐領高薪來說嘴更是司空見慣的事。
紅螞蟻今天(21日)發現,護夫心切的總理夫人何晶忍不住跳出來為夫君辯駁(雖然作為淡馬錫控股首席執行員的她本身也經常被質疑爽領高薪),在面簿轉載了一篇題為《為什麼新加坡總理薪金這麼高》的部落格文章。
何晶說她對於誰應得(多少)薪金沒有特別意見,不過她想對文中把李顯龍列為全球最高薪國家領導人的圖表表達異議:
「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新加坡是純薪金制度,換句話說,沒有任何其他的津貼,而大部分國家則有很多其他津貼,例如管家、理髮師、國家航空的免費航程甚至是家庭旅遊等等。也有一定比例(的國家)像是美國,會包含結束任期後的津貼。」

簡單來說,李顯龍總理的薪金,包含所有花紅在內,不多不少,每年年薪就是220萬新元。這裡頭沒有其他的隱藏式收入。

李顯龍的年薪就是220萬元,不多不少。(海峽時報)
作為總理,實拿回家孝敬老婆的錢就是220萬元。想剪頭髮?抱歉,得自掏腰包。出國旅遊?自己想辦法……

不知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有沒有理髮津貼?(網際網路)
雖然,連年收入都遠遠不及總理大人月收入的紅螞蟻也實在想不透,有了220萬元年薪真的還會在乎那些剪頭髮或搭飛機出國旅遊的寥寥津貼嗎?
雖然表示自己沒有特別意見,何晶文末還是「忍不住」針對我國政府部門長期引起民眾詬病的「高薪養廉」制度提出自己的見解:
「當我們尋找從事公共服務或社會服務的人時,我們需要那些具有使命感和熱忱的『有心人』、擁有技能、知識與能力的『有用人』,以及了解長期效應和永續制度背後的智慧的『有腦人』。有這些卓越特質的人,我們千萬不能占他們便宜,付給他們不合理的薪資,或要求他們像聖人那樣生活清苦。」
白話的說,就是能者居之,但錢不能少給他們,因為治理國家或服務社會並不是當義工。弦外之音,李顯龍總理沒有津貼只有薪水能拿,而且不是在當義工,不能要求他白白付出啊!
新、港領導人年薪穩居全球前二名
我們再來看看這篇由本地理財網站Seedly撰寫的文章,給出什麼理由來解釋李顯龍的年薪為什麼能讓其他國家領導人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這篇文章在開頭就開宗明義說了一段非常政治正確的話:
「我們沒有任何政治連結,我們只想通過歷久不衰的研究並使用來自官方的事實和數據,針對那些網絡的流言和問題進行闢謠。」
該文列出了新加坡和另外五個國家地區,包括馬來西亞、香港、中國大陸、美國和英國的政府首腦薪水。挑選這些國家地區的原因分別是:
馬來西亞:地理上是我國最親近的鄰居
香港:亞洲四小龍之一,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經常和新加坡相提並論。
中國大陸: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人口和經濟規模都極為龐大。
美國:毋庸置疑的全球經濟和各方各面的老大哥。
英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在1960年代前和新加坡千絲萬縷的關係就不用再多做解釋了吧?
先來看看六個領導人年薪的比較圖。第一名毫無懸念……排名第二的則是最近陷入嚴重信任危機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

(葉安琪製圖)
紅螞蟻必須特別說明一下,這個榜單的前兩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除了在這份六人榜單名列前茅,據美國媒體《今日美國》報道,李顯龍和林鄭月娥也是名副其實的全球冠亞軍。

林鄭月娥:油水那麼多怎能輕易放手?(設計對白,圖取自彭博社)
蟻粉應該有發現上述圖表同時也列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l)和政府首腦年薪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幾倍的數據。
六個國家地區的數據比較下來,我們會發現,新加坡總理年薪等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28倍,再度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香港特首則是14倍。
排名第三至第五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但本來就很有錢的他選擇捐出年薪,只象徵性領1美元)、英國首相詹森和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的年薪,與各自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分別是6.7、6.9和6.6倍。
至於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其相關數據僅是區區2.4倍。
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來比較,得出另一種結論
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來看,李顯龍總理的年薪相對其他政府首腦年收入,似乎不是那麼「合理」?
然而,再用1960年至今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幅倍數來看,新加坡的增幅和香港同時也排名前二。換句話說,坐享全球最高薪的兩位政府首腦,所屬國家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幅也是頂呱呱。
這個數據是1960年至2017年的比較,新加坡這段時間經歷了李光耀、吳作棟和李顯龍三任總理,這個成就並非單獨一任總理所達成。如果蟻粉有興趣的話,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李顯龍2004年就任總理至2017年,新加坡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幅是……
2.1倍。
當然,從無到有的發展速率本來就會比較快,相對於上世紀全球經濟快速增長的大環境,千禧年後逐步放緩飽和的經濟氛圍也必須納入考量。

建國以來領導過新加坡的三個男人。右起為李光耀、吳作棟和李顯龍,照片攝於1988年。(海峽時報)
新加坡推崇「高薪養廉」
新加坡總理和內閣部長的優渥薪酬一直以來都建基於「高薪養廉」這個概念。1994年時任內閣資政的李光耀在國會的一段說辭給這個概念下了明確的註解:
「議長先生,我這一代的政治領袖已經成為恐龍,因為對信念的熱忱而投入政治的人們已經是絕種動物。」
「讓我簡單地解釋一下,議長先生,國會議員也是人,就像你我一樣,身邊有對生活存在慾望的家人。所以當我們說著這些華而不實、高尚且崇高的理想時,追根究底,沒有多少人會成為傳教士。」

李光耀曾表示新一代領袖不會純粹只為信念而投入政治。(聯合早報)
前總理吳作棟也曾在去年發表過「部長薪金不夠高」的言論:
「現在我們連一份得當的薪金也不敢支付給部長們……那部長要從哪裡來?從一年只有能力賺50萬元的人當中挑選嗎?要求50萬元以上的就不錄取?那你最終只會吸引到資質平平、在外頭連100萬都賺不到的人當部長。試想,到頭來這對你有益,還是對我們來說更糟糕?」

吳作棟嫌部長薪資太低的言論惹議。(聯合早報)
這些話,聽在普羅大眾,尤其是打工一族的新加坡人耳力自然顯得非常刺耳。要知道,根據人力部釋出的2018年工資中位數是4千437元,換算成年薪是5萬3244元,無論拿50萬元還是220萬元來比較都是九牛一毛,望塵莫及。
另一個較常拿來為總理和部長高薪辯解的理由是私人企業的高級主管的年薪動輒比總理或部長高上許多,在崇尚精英的新加坡社會,政府必須付出更高昂的薪資和私人企業爭搶最好的人才。
Seedly提到,和其他上市公司、本地銀行或世界500強企業的總裁們相比,李顯龍的220萬年薪真的不算什麼。舉例來說,星展銀行總裁高博德(Piyush Gupta)和大華銀行總裁黃一宗在2018年的年收入分別是1千190萬新元和890萬新元。
對此,下面這位網民提出了一針見血的評論:
「如果他們覺得薪金太低,他們隨時可以辭職回去私人企業的世界裡。我肯定外頭由足夠的人才願意以較低的薪資為我們的國家效力。」
「我們經常談論國家領導人的薪金是非常令人沮喪和失望的。和其他國家相比,他們已經收穫甚豐了。難道金錢是唯一重要的嗎?使命感呢?愛國心呢?幫助其他人的能力呢……你要怎麼給這些事情貼上價格標籤?」
「這給我們的年輕一帶樹立了很壞的榜樣。所有我們談論的都是錢、錢、錢……如果有一天新加坡經濟惡化,而我們再也無法支付上百萬新元給我們的領導人了,還有誰會願意站出來領導和為國家效力?」

電影《蜘蛛人》里,蜘蛛人彼得帕克的叔叔對他說過一句話: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放在新加坡「高薪養廉」的脈絡下,潛台詞就是:
「能力越大,年薪越高(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income)。」
年薪越高,責任自然越大。
讓政府高官坐領高薪的制度往往被民眾詬病成是把新加坡當作企業來治理。倘若真相如此,身為小小股東的蟻粉,會覺得這家企業的CEO和各部門領導領取高薪的表現符合大家期望嗎?

雖然不必像蜘蛛人一樣拯救世界,但身為政府首腦也得傾力表現,才能讓納稅人給錢給得甘心啊!(海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