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語言能力指的是聆聽、口語表達、識字和輔助性閱讀和用記號、符號或文字表達想法的能力。
聽說能力的培養是學前階段華文學習的重點。聆聽和口語表達的經驗為幼兒讀寫奠定基礎,這也是語言習得的自然順序。
那麼,在新加坡
萌寶們是怎麼學習基礎華文的呢?

小文來帶你一探究竟~
出國留學新加坡
聆聽階段學習
聆聽是一種語言學習行為表現,也是理解語言的重要途徑。聆聽的意識和習慣應早養成。
研究顯示,幼兒在學習和掌握語言時,可能會經歷以下四個過程,其中聆聽是首要步驟:
01觀察
開始聽到教師和朋友對話時,幼兒可能不參與,而是通過聆聽來感知、熟悉語音、語調,理解語義和語句的組織情況。
02參與
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開始參與遊戲、對話和討論。

03練習
幼兒在教師創造的語言學習機會(如談話、討論、角色扮演)中練習聆聽,學習回應和輪流表達。
04運用
幼兒有信心地用華語與他人交流,以及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要求。

出國留學新加坡
口語表達學習
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他們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培養社交技能、理解語言在不同情境中的作用、學習組織自己的想法等。
教師會為幼兒創造一個正面和充滿關愛的學習環境,積極回應幼兒的話語,鼓勵和支持幼兒與他人交流。

在新加坡,華文老師一般用以下方法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1. 接納和鼓勵不同回應方式
教師會尊重和接納幼兒的回應方式,鼓勵沒有華文基礎的幼兒用表情、動作或短語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要求。如為幼兒示範如何運用表情、動作或短語來做出回應。
2.用「六何法」 提問引導幼兒回應
教師在生活中或遊戲中常用「六何法」(何人、何時、何地、何事、為何、如何)提問。問題可以先從較為簡單的開始。

3.創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
教師經常與幼兒交談,話題可以是他們感興趣的或與他們日常生活有關的事。教師也鼓勵幼兒回家後和家人、身邊熟悉的人談論同樣的話題。
4. 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
教師為幼兒創造自由表達的機會,引導他們體驗說話的樂趣。如教師可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用自己準備的一張和家人外出用餐的照片或圖畫,分享與家人共進晚餐的感受。

出國留學新加坡
識字和輔助型閱讀
在成人的引導下,幼兒可以關注生活中常見的標記和文字符號,知道它們代表一定的意思。同時,幼兒能認識漢字的特徵,並初步了解漢字的結構。
輔助性閱讀具有重要價值。它可以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閱讀態度和閱讀動機,並養成閱讀習慣。這有利於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

新加坡的老師一般用以下方法來引導幼兒關注文字和開展早期閱讀活動:
1. 認讀環境中的標記和文字
教師在學前教育中心和課室的角落、牆壁貼上標記和文字,有選擇地在幼兒的個人物品上寫上名字或物品名稱,鼓勵幼兒認讀。
2. 運用形象法了解漢字特徵
教師可通過「看圖猜字謎」的方法,讓幼兒認識簡單的象形文字(如日、月、人、口)。 教師也可用圖畫或顏色表示偏旁的意思。

3. 建立對書本的初步認識
教師出示一本幼兒喜歡的書,引導幼兒關注書的題目、作者、繪圖者、封面、封底、頁碼等書的特徵,創造機會讓幼兒探索並練習。
4. 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
教師需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引導他們利用自己的經驗來理解圖畫書的內容。此外,教師也應提供內容豐富的圖畫書,鼓勵幼兒自主選擇和閱讀。

以上,就是新加坡幼兒園裡
老師如何教授孩子學習華文的方法~
大家覺得怎麼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