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新加坡一直以來都因其優越的營商環境享譽全球。在世界銀行去年10月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新加坡總排名位列第二[1],與第一名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充分證明了世界各國對於新加坡良好營商環境的認可。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和國際地位的迅速提升,新加坡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為何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第一步,要先來到新加坡?
連通中國,更聯通世界
新加坡是進入東南亞市場的橋頭堡,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通過新加坡進入東南亞市場。隨著兩國往來日益密切,航線不斷發展,新加坡到中國的交通也變得越來越便利。除北上廣深外,重慶、武漢、福州、昆明、西安、南京、杭州等二線省會城市也都有直飛新加坡的航班。新中兩國間平均僅5小時的飛行距離,在緊急情況下,甚至可以當日往返中國與新加坡,中方企業管理人員能夠更方便地兼顧兩地的生意。
從全球來看,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也占盡優勢。地處馬六甲海峽咽喉,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海陸空交通樞紐之一,從新加坡起飛六小時即可抵達亞太、中東地區的新興市場。新加坡聯通世界的優勢吸引了眾多企業前來新加坡投資。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將全球或亞太區總部設立在新加坡,在新註冊中資企業數量超過7500家[2]。

政策法律雙管齊下,節省成本保障權益
降低企業稅務成本是新加坡最吸引企業的因素之一。為了吸引外商投資,新加坡政府僅向企業徵收17%的企業所得稅(CIT)[3],是東協國家範圍內的最低稅率,並且還設立有多種稅收優惠或減免、貸款支持、專項津貼等措施。
目前,從新加坡與其他市場建立經貿聯繫同樣可以享受到稅務優惠。新加坡已經與36個貿易夥伴簽署了25個多雙邊自貿協定[4],同超過8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廣泛的DTA(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網絡,能夠為企業節省大量的稅務開支,推動貿易和雙向投資增長。新加坡還同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數字經濟協議(DEA),旨在幫助企業持續與國際市場及海外夥伴保持連接。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的背景之下,此類協議將幫助新加坡企業更加順暢地進入海外市場[5]。
此外,新加坡的法規體系較為完善,擁有健全和公正的司法審判系統。IMD世界競爭力報告稱,新加坡具有世界上最好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法制,主要有《專利法案》《商標法案》《註冊商標設計法》和《版權法》,外商權益在新加坡可以得到充分保護。

技術+語言優勢,
成就中國最佳海外投資目的地
長期以來,新加坡都擁有世界最具競爭力的勞動力,人才兼具高學歷與高技術,超過50%的員工為高技術人才。新加坡的雙語教育政策也意味著當地人英文流利,且至少還會其他一門語言,熟練掌握中文的勞動力占六成以上。為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到新加坡投資營商,新加坡政府也一直致力於多方合作,通過各種培訓項目和激勵措施,培養了解中國、熟悉亞洲的中英雙語精通人才。
根據歐洲工商管理學院2020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吸引和賦能人才排名亞洲第一。新加坡「專業能力+語言優勢」所形成的人才優勢,令中資企業在選擇拓展區域市場的「第一站」或「中轉站」時,往往都會選擇落地於新加坡。因其良好的營商環境,新加坡曾被經濟學人智庫評為中國最佳海外投資目的地。

新中合作加碼,迎接新時代、新機遇
2020年是新加坡同中國建交三十周年。三十年來,兩國關係穩步增長,從建立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到共同推進一帶一路。截至2019年末,中國已連續7年成為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新加坡連續7年成為中國第一大新增投資來源國[6]。新中兩國在政策協調、平台搭建、商法服務、項目實施等方面都收穫了大量成果,新加坡政府也不斷向中資企業釋放出合作誠意。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抗疫合作成為外部艱難環境下新中合作又一新亮點,「快捷通道」建立幫助兩國商業活動迅速恢復正軌。
全球新冠疫情仍未停止蔓延,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如期舉行。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本屆進博會帶領了44家企業參與,是疫情發生以來新加坡企業首次大規模參與國際性貿易盛會。新加坡企業看重中國市場,並認可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同樣,新加坡也誠摯邀請意欲國際化的中國企業來新投資,共贏新時代下的新機遇。
[1] 聯合早報:https://www.zaobao.com/zfinance/realtime/story20191024-999725
[2] 中國商務部: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xinjiapo.pdf
[3] 獅城新聞:https://www.shicheng.news/show/742551.amp
[4] 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http://aaa.ccpit.org/Category7/Asset/2019/Dec/08/onlineeditimages/file71581580229406.pdf
[5]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https://www.mti.gov.sg/Improving-Trade/Digital-Economy-Agreements
[6] 中國外交部網站: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076/sbgx_677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