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網約車平台Grab收購了Uber旗下東南亞的業務,包括出行、餐飲遞送等全部服務;同年5月,Uber正式退出新加坡市場。

作為東南亞本土成長起來的出行平台,Grab與中國的滴滴有著相似的基因,並都在與Uber的「燒錢大戰」中獲勝,實現了絕對的市場占有率。
儘管Grab這一收購立即引發了新加坡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CCCS)的反壟斷調查;且在18年9月,委員會分別對優步和Grab處以660萬新元和640萬新元罰款,並勒令Grab取消與司機和計程車車隊的排他性安排。
但這些仍然不能改變在新加坡市場,Grab一家獨大的地位。

失去了競爭對手的Grab,幾乎覆蓋了所有新加坡大部分的私召車和計程車行業的業務;不再需要打「價格戰」來吸引客戶,其價格的「反彈」也十分迅速。
終於,今年1月,印度尼西亞最大召車應用服務供應商Gojek正式進軍新加坡。


一方面,為吸引用戶註冊,GoJek推出了高力度的乘車折扣碼。
另一方面,GoJek還迅速與新加坡本地的6間租車公司建立合作關係,方便沒有私家車的人註冊成為其名下司機。
為吸引更多司機入駐,GoJek只收取12%佣金(Grab收取20%),還設置了積分獎勵制度。

然而,近一個月來,隨著GoJek給予司機的獎勵金有所減少,不少司機重投Grab的懷抱。
本地網約車司機謝官意(34歲)表示,根據他粗略估計,身邊每10名GoJek司機當中,就有7人因為獎勵金減少,而決定回Grab。
他說:「如果要獲得較好的Gojek獎勵金,司機每天需要開車至少12小時至14小時,但並不是所有司機都做得到。相反地,Grab所給予的獎勵金更為穩定。」

此外,隨著折扣力度減少,Gojek相較於Grab的價格優勢也並不如一兩個月前明顯。
小編於周末上午11點,分別用兩個APP定了從Bugis到Changi機場的私家車,差價僅為0.7新幣。(如下圖所示)

Grab
1

Gojek
2
不難看出,GoJek在新加坡的業務還處於起步階段。
面對Grab在新加坡本地市場築起的壁壘,GoJek的市場拓展之路也越發艱難。
據估計,目前在新加坡共有約7萬Grab註冊司機。而GoJek需要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司機註冊;同時,還需要保證可觀的用戶量。
對於乘客來講,擁有更多司機的網約車平台Grab更有價值,因為等待時間更短、且有更多選擇。
對於司機來說,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從某種程度來講,司機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因此,好的平台對於他們至關重要。

目前看來,Grab 似乎比 Gojek 更勝一籌。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Gojek 是唯一一個有能力挑戰 Grab 在東南亞統治地位的玩家。
日前,Gojek發言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了信心:「我們會繼續努力,給本地乘客多一個選擇,同時挑戰對手,一起為乘客創造更美好的乘車體驗。」
Gojek是否能成為Grab的強勁對手,打破其在新加坡市場的壟斷地位?我們拭目以待!
彩蛋
:實際上,新加坡市場還有這些比較小眾的召車App可以使用。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試一下~
Ryde
與陌生人共享乘車有特殊優惠;
RydeX的價格與GrabCar接近;
取消訂單不會罰款;
註冊的司機較多,等待時間可以接受;
RydePET方便帶寵物出行。

Kardi
母公司是印度網約車平台Jugnoo;
按行程計價(類似計程車);
只有普通車選擇,無拼車/ 6座車選項。

Urge
APP較新,註冊司機較少;
預訂時僅顯示估價,而非實際價格;
有高峰期加價;
沒有拼車/乘車共享選項。

Filo Ride
又一新加坡本地網約車品牌;
固定車費;
APP較新,註冊司機較少;
沒有拼車/乘車共享選項。

Tada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網約車平台;
取消訂單不會罰款;
沒有高峰期加價;
沒有拼車/乘車共享選項;
可選擇幼兒安全座椅和兒童輔助座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