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11天法定公共假期。
分別是:
新年(元旦)、華人新年初一、華人新年初二、耶穌受難日、勞動節、衛塞節、開齋節、國慶日、哈芝節、屠妖節和聖誕節。
從公假天數到哪些節日放假,其實都大有學問,既反映新加坡追求各族人民一律平等,尊重不同宗教信仰的特點,也是多年來勞動者「飯碗」與「權益」複雜博弈的結果。
2019年新加坡的公共假期:

多元化的新加坡
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和宗教的國家,種族比例過去十年基本保持不變。
華族仍是最大種族,占公民人口的76.2%;馬來族占15.1%;印度族則占7.4%。
截至2015年,新加坡主要宗教有佛教(33.2%)、基督宗教(18.8%)、伊斯蘭教(15.1%)、道教(11.0%)和印度教(5.0%),新加坡人口有0.7%信奉其他宗教。
「
新加坡的11天公假當中,除了元旦、勞動節和國慶日是「全民共歡」的節日外,其他都明顯屬於某一族群。
伊斯蘭教和興都教的節日嚴格來說不是種族的節日,但因為在新加坡,絕大部分馬來族都是伊斯蘭教徒,而信奉興都教的絕大部分是印度族,伊斯蘭教和興都教的節日也明顯有種族特色。
」

農曆新年(初一和初二)是新加坡唯一屬於華人的公共假期。
華人新年,新加坡放兩天假,許多人會到牛車水辦年貨,感受節日氣氛。
雖然有不少人都希望有更多華人節日成為公共假期,但也明白如果這樣做的話,其他種族肯定會有意見,也會想要爭取其他節日成為公假,因此在表達意願時都非常克制,華社多年來也沒有強烈爭取。

新加坡的公共假期
在新加坡,公共假期是受僱傭法管轄,由人力部執行的。
根據人力部的官方解釋,目前定下來的11天公共假期,都是諮詢過新加坡不同族群和宗教領袖的意見後,選出並確立下來的。公假的天數也考慮到其他因素,例如對商業成本的影響,以及僱傭法規定的有薪年假等。
▏6月5日開齋節
開齋節是新加坡回教徒在開齋節當天慶祝齋節結束,他們會祈求親友寬恕、宣揚友愛精神,並且與家人共享美食。
開齋節在新加坡被稱為「Hari Raya Aidilfitri」或「Hari Raya Puasa」,它標誌著齋戒月的結束。
齋戒月為期30天左右,在此期間,回教徒自省懺悔,自黎明至黃昏時段禁食。回教徒將這個月的大部分時間用來敬拜、行善舉、施憐憫。

▏8月9日國慶日
新加坡在國慶日當天,處處洋溢喜迎國慶的節日氣氛,舉國上下歡騰慶祝新加坡從獨立建國至今所取得的成就。
每年的國慶日慶典期間都會舉行精彩紛呈的慶祝活動。
觀眾端坐觀賞台上,欣賞聲勢浩大的閱兵儀式、精彩紛呈的多元文化歌舞表演和以濱海灣 (Marina Waterfront) 美輪美奐的城市風光為背景的空中煙火表演,著實令人驚嘆。

▏8月11日哈芝節
新加坡回教徒以禱告和自省慶祝哈芝節(也稱為獻牲節)。
哈芝節持續四天,用來紀念先知易卜拉欣 (Abraham) 對真主虔誠的信仰和信任。
哈芝節期間,虔誠的回教徒穿上他們最精緻的衣裳,聚集在回教堂,聆聽布道,祈禱賜福。
節日期間最重要的儀式是獻牲(korban)祭祀。信徒們獻上活綿羊、羔羊、山羊以及牛,這些牛羊們在禱告聲中被快速割頸宰殺。

獻牲舉動在於提醒信徒們,先知易卜拉欣(Prophet Ibrahim)甚至願意為了真主獻出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