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明報
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稱,截至3月31日的5年年化名義回報率為3.7%,為7年來最低。另外,其20年實際回報率達到8年高點4.6%。GIC執行長林昭傑稱,「我們還沒有走出困境」,「政策緊縮的後果還能在經濟和市場中感受到」。
本月早些時候,新加坡國有同行淡馬錫控股表示,遭遇罕見的凈虧損,且前路面臨不確定性。
GIC最新數據反映近期通脹、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引致股市下跌的影響,此外,其五年回報亦包括其他重大發展,如疫情大流行、更加激烈的大國競爭。
GIC警告,銀行業壓力和貸款條件收緊,將是核心發達經濟體衰退風險上升的因素之一,此外,內地經濟復甦是由服務和消費驅動的,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由投資驅動,「因此,預計2023年全球增長將放緩」。
GIC投資組合中有17%來自私募,首席投資官Jeffrey Jaensubhakij認為,向公司提供貸款的私人信貸業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無論是通過我們的經理還是我們的內部團隊,這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風險回報資產類別」。
另外,Jaensubhakij亦認為,雖然通脹及市場波動,但基建板塊可提供更佳回報,GIC於房地產配置由三年前的7%升至3月底的13%,「我們認為最好能夠將資產投入基礎設施或房地產等領域,如果你處於正確的領域,你確實會獲得一些租金上漲」。
地區劃分,亞洲除日本以外的投資,占組合比例輕微跌至23%,而美國投資則升至38%。
對發達市場股票的投資下降至13%,而名義債券和現金繼續呈下降趨勢,目前約占投資組合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