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核心通脹連續7個月加速,達到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市場預期該國央行將在4月份再次採取行動收緊政策。
央行的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不包括私人交通和住宿成本)1月份上漲2.4%,為2012年9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貿易工業部周三發表的聯合聲明稱,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以及零售商品價格下降速度放緩是推動核心CPI上漲的因素。並表示:「儘管目前的外部供應限制應會在2022年下半年得到緩解,導致輸入性通脹有所緩和,但與疫情相關的衝擊和地緣政治衝擊仍存在通脹上行風險,這可能會進一步擾亂全球供應鏈,國內勞動力市場預計也將趨緊。」
儘管上月的通脹數據仍在金管局的預期區間內,但近期持續的物價壓力令市場預期金管局將在4月份的政策會議上,在一月份意外收緊貨幣政策之後6個月內第三次收緊貨幣政策。
消費稅上漲
消費者價格上漲也促使新加坡官員在兩年內錯開上調商品和服務稅。本周早些時候,財政部長Lawrence Wong表示,此舉旨在解決人們對物價上漲之際稅收上漲的擔憂。
1月份的總體通貨膨脹率同比上升4%,與上月持平,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4.2%。該指數目前處於2013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高盛、澳新銀行和花旗的分析師均表示,消費稅的交錯上調將使通脹在2023年和2024年之後繼續處於高位。
花旗經濟學家Wei Zheng Kit表示,上周公布的預算中,包括收緊外籍勞工標準和大幅提高碳排放稅在內的其他因素,可能會使核心數據在2024年之前保持在2%至3.5%的歷史平均水平之上。
金管局和貿易工業部周三重申,今年年中核心CPI可能達到3%,之後將會放緩。並估計,今年的核心通脹率平均為2%至3%,而總體通脹率在2.5%至3.5%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