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有關財政預算案的那些事

新元。(圖:iStock)
財政預算案2023即將到來!在每年的預算案中,國人最關心的正是「財爺」,即我國財政部長會派多大的「紅包」。「紅包」的大小,視乎我國財政狀況有多穩健。讓《8視界新聞網》帶你一文了解財政預算案。
財政預算案主要內容有哪些?
我國新財政年始於每年的4月1日並於隔年的3月31日結束,記錄了與財政相關的五大內容,即總經常收入(Operating Revenue)、總支出(Total Expenditure)、特別轉移(Special Transfer)、國家儲備凈投資回報貢獻(Net Investment Returns Contributions)和利息成本與貸款支出(Interest Costs and Loan Expenses)。
利息成本與貸款支出包括同國家重大建設借貸法令(SINGA)相關的有效年利率和其他輔助貸款支出。以上五大內容正是影響我國財政狀況的關鍵所在。
我國近兩年財政狀況如何?
財政部數據顯示,我國在2021財年取得19億元的盈餘,2022財年則預料將出現30億元的赤字。
貿工部預估數據顯示,我國2022年經濟取得3.8%增長,估計今年增長介於0.5%至2.5%。
什麼樣的財政狀況才能稱之為好?
新躍社科大學經濟學特斯拉副教授表示,並沒有硬性的規定來衡量一個國家的財政狀況好壞與否,需視國情而定。
「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不僅是財政收支本身,如是赤字還是盈餘;也需將儲備金、稅收或創收能力、公共開支計劃和需求等納入考量。因此,如美國和日本,雖然預算赤字龐大,但由於創收能力強,沒有拖欠過債務,財政狀況被認為相當具可持續性。」
特斯拉副教授指出,由於我國國家儲備金充足,因此短期內出現預算赤字不見得會有多大問題。

哪方面的收入及開銷最大?
財政部數據顯示,過去兩個財政年度即2020年及2021年,開銷最大的三個部門依次為衛生部、國防部和教育部。其中,支出增長幅度最大的為國防部,從2020年的133億529萬新元增加至2021年的152億9367萬新元,增幅為14.9%。
在總經常收入方面,過去兩個財年首三大收入來源是公司稅、個人所得稅和消費稅。其中,收入增長幅度最大的為消費稅,從2020年的103億4572萬新元增加至2021年的126億2771萬新元,增幅為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