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醫學期刊《柳葉刀傳染病》刊文指出,根據數學建模推算,若無疫苗保護,全球將增加近2000起新冠死亡病例。

論文指出,這些死亡病例大部分將出自高收入國家,因為這些國家以疫苗接種為基本戰略,放寬防疫限制,走向「共存」,沒有阻止病毒在社區的傳播。

英國的倫敦帝國大學的一批科學家,根據18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額死亡率進行研究。他們判斷,如果不是2020年12月8日開展疫苗接種,全球將出現3130萬起新冠死亡病例;但是,由於開展了疫苗接種,1980萬人避免死於冠病。

本次研究不包括中國大陸,主要兩個原因,一個是人口太龐大,另一個是中國採取的是「動態清零」策略。

論文指出,如果當時能達到全球人口20%接種率,可以再避免15萬6900人死亡;如果達到世衛組織每個國家/地區40%人口接種的目標,還可以進一步避免59萬9300人死亡。
如果低收入國家當時能達到世衛組織的接種目標,可以避免20%的死亡。
本論文的建模數據顯示,在1980萬起「避免死亡病例當中」,超過四分之三是因為疫苗的重症保護而避免死亡,其餘是因為疫苗防感染,避免疫情擴大造成醫療系統癱瘓,避免了求醫無門這類次生災害所造成的死亡。
據《海峽時報》報道,按人口老齡化調整之後,新加坡2021年出現了大約1535起超額死亡,其中,大約52%或804起是與新冠有關的死亡。
在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下,新加坡人口92%已全程接種疫苗,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為78%。五旬以上人口已開放免費接種第二劑mRNA加強針。
據《新加坡眼》統計,截至6月24日,新加坡新冠死亡病例累計1408起,總體病死率0.101%,與流感病死率一樣。

新加坡本波疫情是奧密克戎BA.2,本波疫情病死率為0.052%,是流感的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