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一、新加坡的電子產業
新加坡電子產業以32%的比重遙遙領先於化工、交通、生物醫藥等其他產業。尤其是全球電子行業排名前50的著名企業都將研發中心或亞太總部遷移至新加坡。
為什麼這樣一個資源匱乏、彈丸之地,甚至於連飲用水都要依靠進口的小國能夠吸引眾多的跨國公司的目光呢?
無疑,新加坡擁有的優良的親商政策、成熟的產業經濟環境、開放的人才引進及便利的交通運輸樞紐成為了跨國公司高度評價新加坡的「統一語言」。
首先是新加坡優良的親商環境贏得了企業廣泛的信任及讚賞。

新加坡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完善的商業服務設施始終是其新加坡政府給予跨國企業的重要承諾,再疊加新加坡提供的稅收等方面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等同於給企業吃了定心丸。
在新加坡,跨國公司及企業申請營業執照的程序非常簡單,如果手續齊備的話,僅僅需要區區幾分鐘時間即可完成。
新加坡擁有十分穩定各種社會環境,新加坡曾被聯合國評為全世界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無論在經濟條件、投資經商、教育設施、生活生態環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都是出類拔萃的。

世界銀行第一次進行的這項調查,排名包括189個經濟體,主要顯示一個經濟體的監管環境如何從創業、繳稅、註冊房地產到跨國貿易等各方面,為中小企業創造扶持它們的親商環境。
在新加坡打造亞洲交通樞紐方面,馬六甲海峽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公認的「地緣之王」。
新加坡港口是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是世界最大的貨櫃港口之一,同時,新加坡也是世界物流中心、亞洲四小龍之一、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可見,新加坡地理位置及交通樞紐的重要性。

新加坡成熟的經商環境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歷經了40多年的歷史沉澱及發展演變。
新加坡認為,只有發展高附加值的創新科技產業才能讓自己的經濟獲得長遠發展,所以,新加坡矢志不渝堅持產業經濟的轉型。
此外,由於新加坡處於中西文化的交匯處,並且摒棄了本土文化限制,讓來自全球各國的企業和個人可以在開放的環境下能夠得到快速成長。

說到新加坡,必然聯想到蘇州工業園區,這塊面積僅278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合作的旗艦項目,蘇州工業園區成為全中國首個創新綜合試驗區域。
新加坡極為注重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讓新加坡從第三世界國家一躍成為全球著名的已開發國家。
二、新加坡的精密工程產業
精密製造工程是製造業的十分重要的支柱,特別是精密工程業成為航空航天、石油與天然氣、醫療設備和電子產品等很多產業的重要支柱產業。
不管是區區的半導體晶片、高精尖的醫療設備,還是石油勘探鑽頭, 精密工程業都是支撐製造業的關鍵性產業。

新加坡在精密工程業所擁有的獨特優勢,讓新加坡在全球航空航天、半導體設備、石油與天然氣設備等領域獲得了全球領先地位。
精密工程業在新加坡獲得蓬勃發展,原因是企業可以憑藉新加坡強大的供應商基礎、區域內十分出色連接能力,尤其是新加坡完善的研發基礎設施,大幅提升企業及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

精密工程業是航海、航空航天、石油與天然氣、醫療設備、綜合設備等的核心性產業。
是設計製造綜合性機械與精密部件的十分關鍵技術, 從深海勘探鑽頭,到技術先進的飛機引擎,都是依賴于于精密工程業。

新加坡在全球擁有充足與優質的精密工程人力資源,滿足了企業發展的業務要求。
新加坡非常重視培訓及職業教育,新加坡還設立了的數碼和精密工程中心,用來培養精密工程專業人士。
三、新加坡的醫療服務業
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前發布「世界健康報告」《World Health Report》,並對各國的醫療體系進行了比較,對預期壽命進行了排名。排名考量主要有:醫療水平、接受醫療服務的難度、醫藥費負擔公平性等方面、經過了綜合對比,日本排名全球第一,新加坡位列第三。

新加坡在Bloomberg發布的最高效醫療體系排名中拔得頭籌,新加坡位列全球第一。
新加坡已有13家醫院和醫療機構獲得國際聯合委員會品質認證(JCI),占獲得認證的亞洲醫療機構的三分之一。
新加坡是全球擁有最安全血液供應服務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的醫療服務在世界上聞名遐邇、並以優質高效而享譽世界。
新加坡的醫療體系更多是重點解決「病」的問題,而醫療服務則更多關注人的問題。
新加坡的醫療體系以高效著稱,被稱為最有能力應對重大醫療危機的亞洲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