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執行公務卻被帶有種族歧視和仇外的語言辱罵。
③ Nimal De Silva直播,不僅讓徐波尷尬,還將種族歧視跟仇外言論散播出去。
當時這場直播,最終數據為至少84萬7000名觀眾觀看,被分享8900次,獲得4000個評論。
事情曝光後引起廣泛關注。
Nimal De Silva將被控以用仇外言論辱罵公共服務人員的罪名,2021年9月,Nimal De Silva認罪。

但神奇的是,有個別法官認為他的言論不構成「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
地區法官Chee Min Ping 駁回了Nimal De Silva的認罪請求。也就是說,法官認為犯案人無罪。
Nimal De Silva的案件疑似到現在還未下判,但以他被控的罪名,嚴重可被判坐牢1年,罰款最高5000新元。
不過,這起案件在當時也引起了時任交通部長王乙康的注意,他在社媒上發帖表示:
沒有人能以任何藉口對巴士車長進行身體或口頭侮辱。

圖源:CNA
結合當時的新冠大環境,部長表示「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這種不配合又侮辱人的乘客。」
部長的意思即不管是哪裡人,對於從事公共服務行業的人要有最起碼的尊重。
從部長的反應,就能看出新加坡整體對待種族問題的態度。
在新加坡,重點不是你是哪裡人,哪族人,而是你在新加坡做了什麼事,有功論功,有錯糾錯。
在種族和諧面前,人人平等。
在這種態度下,新加坡社會才能立足,種族多而不亂。
新加坡為什麼種族多卻不亂? 體現在這些方面
新加坡的四大種族如下:
① 華族,74.1%(政界如李顯龍總理,明星如孫燕姿,林俊傑,)
② 馬來族,13.4%(如新加坡總統哈莉瑪)
③ 印度族,9.2%(如尚穆根部長)
④ 歐亞裔/混血,3.3%(如之前的奧運蝶泳冠軍約瑟林)

在這種情況下,要維持一個健康的多種族社會,如果純粹倚仗個人自覺、德性品行來維持,那是說夢話。
加以法律約束的同時,教人善良對人,才是新加坡的做法。
1)法律嚴明,禁止煽動種族情緒 新加坡有一系列法規來維護種族和諧。比如,《煽動法令》就規定:
「製造不同種族或社會階層之間的憎恨和敵意的行為」是一種犯罪。
之前有一個馬來西亞籍男子,剛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文吐槽印度籍客工,隔天就被控上法庭。
據新加坡刑法第298A條,男子帖文內容牴觸種族和諧。若罪成將坐牢長達3年、或罰款、或兩者兼施。

且禁止煽動不僅僅是對於新加坡國內,對外,有種族分裂苗頭的人新加坡也不會輕易放縱。
比如前陣子連新加坡門都進不來的那個印度尼西亞傳教士阿卜杜勒·索馬德。
他主要宣傳種族分裂跟極端主義。對於這類人,新加坡態度堅決,一定禁止入境。
2)種族和諧日,總理部長都很重視
新加坡無論是幼兒園或託兒所,包括小學和中學,所有的學校每年一定會有種族和諧日的慶祝活動。
每逢這一天,新加坡的高層都會發文慶祝一下。
比如今年的種族和諧日(7月21日),李顯龍總理就發文:

身為社會的一分子,人們必須以同理心和相互理解來縮小和解決差距,而不是通過爭論。
新加坡的種族和諧並不完美,作為一個國家,我們仍在學習和成長。不過,只要大家不把這種和平視為理所當然,並共同努力保護共同空間,就能實現目標。
3)多數新加坡人包容性高,友好
有種族歧視傾向的人在新加坡算少數。多數新加坡人對外族有很大的包容性。
比如不時就有發生的暖心事情。
之前有個新加坡安娣,背著一個普通的帆布包,隻身一人來到客工們聚集的地方。
她帶著一個白色信封,走近了這些客工。

圖源:Singapore Incidents
信封裡面,不是別的,正是一沓子五十新幣!
她給面前的客工挨個發錢,以表達這些為新加坡揮灑了汗水和青春的客工的感謝。
4)不同種族戀愛、婚姻很常見
跨種族戀愛,跨種族婚姻在新加坡是平常不過的事情。比如這一對,馬來裔女生Amirah跟新加坡華族男生。
2022年春節,Amirah拿著兩個橘子笑眯眯地走到她的 "未來婆婆"跟前,並向她問好。
(福橘是新加坡本地華人的拜年傳統。)

她用不熟練的華語說:「新年快樂,祝你身體健康和財源廣進」。
對於華人來說這句話很簡單,但對於她來說,是練習了很多遍才記住的吉祥話。
「我第二年和華人男友慶祝春節。我終於做到了。」
5)新加坡異族人之間,語言偶有相通
這一點教會我們不要隨便講異族人壞話。因為對方很有可能聽得懂華語~ 一個馬來裔女孩,打算去手機店買一條充電線。因為當時臨近打烊時間,所以華人店員有點不滿。

那個售貨員女孩扭頭就跟同事用華語抱怨:
「這個馬來婆,店已經要關了還來買,跟她講我們要關了,不划算啊要等她買,一個東西才6.40新元!」
只是店員沒料到,女孩很懂華語啊。當場回懟:
「剛剛你的朋友講什麼,我會說華語哦,我明白你們在講什麼!」
當然,就像總理所說,新加坡的種族和諧還不完美。
所以才會出現了如前文椰子提到的幾個個別狀況。
但官方的態度一直非常明確,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表示:
「新加坡對任何形式的仇恨言論和隔離主義採取零容忍的態度,而且不偏不倚,沒有針對任何特定的個人、任何特定的宗教、任何特定的國籍或立場,而是平等地適用於所有人。」
「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是正派的,不是種族主義者,但如果我們繼續煽動種族主義的火焰,我們將陷入更不適的處境。」

來源:海峽時報
「如果我們允許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盛行,新加坡將會失敗,這與使我們成功並以身為新加坡人而自豪的一切背道而馳。」
法律嚴令,人民自覺,多一點同理心,相互愛護。
因為多數人做到了,所以新加坡社會才能多種族而不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