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近期進行「巡邏機器人」測試,這款機器人會向路上出現「社會不良行為」的人發出警告,引發侵犯隱私的疑慮。
中央社報導,從大量閉路電視攝影機到配備臉部辨識技術的燈柱測試,新加坡監控國民的工具出現爆炸式成長。長期以來,新加坡官員一直推動超高效率、科技驅動的「智能國家」願景,但權益倡議人士表示,隱私權正被犧牲,對於自己的個人資料將如何被利用,人們幾乎毫無控制權。
新加坡常因箝制公民自由受到外界批評,當地民眾對嚴格控制已是習以為常,但對於侵入性的科技仍感到日益不安。
新加坡政府最新的監控裝置是附有輪子的「Xavier機器人」,機器人身上配備7個鏡頭,可偵測「不良社會行為」,並向民眾發出警告。所謂「社會不良行為」包括在非吸菸區吸菸、亂停腳踏車,以及違反新冠肺炎防疫社交距離規定等。
在最近一次巡邏中,一個Xavier機器人穿過住宅區,停在一群觀看棋賽的老年人面前,並警告他們:「請保持1米的距離,每個團體請不要超過五人」,機器人頭部的鏡頭同時對準他們。在9月為期3周的試驗中,2個機器人負責巡邏這個住宅區和一間購物中心。
當地政府則為利用機器人的方式進行辯護,稱在試驗期間,機器人並沒有被用以辨識或對違法者採取行動,使用機器人是為解決人口高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Xavier機器人政府研發單位人員表示,「勞動力正在減少」,並稱機器人有助減少步行巡邏所需的警員數量。
新加坡目前擁有9萬個警用攝影機,2030年這個數字將會翻倍;各地的燈柱也可能將安裝臉部辨識系統,以協助警方尋找特定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