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推出以來,新加坡公用事業局的「省水基金」已資助375個項目,每日可節省超過7000萬升的水。近日,新加坡公用事業局宣布擴大「省水基金」,支持用水效率並推動企業進行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在「2023年國際水資源周」焦點系列活動上宣布,新加坡公用局將提高水資源回收或使用替代水源項目所能獲得的資金上限,從100萬新元漲至500萬新元,協助企業在實施大規模項目時,可享有更好的投資回報。傅海燕表示:「這能鼓勵晶圓製造廠提高回收率,使回收率超過規定水平。」
新加坡目前的用水需求約為4.3億加侖,約55%來自非住宅領域。到了2065年,新加坡用水需求將增加一倍,其中非住宅領域的需求將占三分之二(至少60%)。而迄今為止,省水基金已撥款近3300萬新元協助375個項目減少耗水量,這些項目在全面實施後,每天將節省至少7000萬升的水。
另外,為協助企業進行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當局也把「省水基金」下的「工業用水示範方案基金」資助上限,從400萬新元提高到500萬新元,鼓勵企業採納新科技和創新解決方案。

省水基金也將提高水資源效率評估和試點研究的合資比例,從50%增加至70%。試點研究所可獲得的資金也從最多5萬新元漲至15萬新元。這個措施將能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獲得更多經濟支援,進而通過水資源效率評估與試點研究,開啟它們的省水計劃。
今年國際水資源周焦點系列的主題為「緊急氣候行動以實現可持續水資源未來」(Urgent Climate Action for a Sustainable Water Future)。為期三天的活動以高層峰會的形式舉行,旨在聚集全球水務公司和行業領導者,就凈零排放、去碳化、氣候適應和數碼化等主題進行交流和分享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