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講華語運動公開講座 分享新加坡華語語言特色

本地的華語有什麼特色?我們使用的詞彙和其它華人地區比較有沒有不同?2022講華語運動公開講座今早登場,和公眾分享新加坡華語的有趣語言特色,以及它所體現的文化和身份認同。
公開講座《大坡 小坡 石叻坡-華人 華語 新加坡》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進行,共吸引約200人出席。華語研究專家、教育工作者和華語媒體工作者出席了活動,並分享他們對華語的研究和心得。
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學部副主任、新加坡華語資料庫首席研究員,也是推廣華語理事會成員的陳志銳副教授,跟線上與線下公眾,分析新加坡特有詞彙的來源與研究方向,也分享了為資料庫收錄新加坡詞彙所面對的挑戰。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譚曉薇也深入淺出說明,新加坡詞彙受方言影響的關聯與特色。
新傳媒新聞主播林良泉說:「在新加坡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新加坡的華語,這樣一種特色我們要傳承下去,比如我們本地人和本地人之間,我們是用『要不要去老巴剎吃東西?』類似這樣子的,我覺得是一種不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