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茂橋馬西嶺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下 已逾九成住戶選擇申購替代組屋

兩年前被列入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的宏茂橋和馬西嶺組屋,超過九成住戶已選擇申購替代組屋,建屋發展局告訴記者,大多數居民選擇99年屋契,只有一成的住戶選擇較短的50年屋契。
在宏茂橋3道居住18年的梁麗冰在組屋被列入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後選擇申購位於宏茂橋通道的四房式替代組屋,預計可在2028年搬入新組屋。
宏茂橋居民梁麗冰說:「我是選99年屋契,因為我的兩個孩子還小,覺得以後可能有機會就是給他們住下去。」
建屋局指被列入重建計劃的宏茂橋3道第562座到565座組屋,606家受影響住戶當中,截至4月底有95%已經申購替代組屋,11%住戶選擇50年屋契。5%還沒申購替代組屋的居民有些可能決定放棄重建計劃提供的搬遷福利,自己另找新住處。
而在馬西嶺灣道,因兀蘭關卡擴建計劃被徵用的九座組屋,732家受影響住戶中有92%已經申購替代組屋,其中12%選擇50年屋契。
一名居民表示:「改天看情況,如果經濟不容許才打算去考慮通過屋契回購計劃縮短那個屋契。」
專家指這兩個重建計劃的地段有很多年長居民,他們一般希望繼續居住在同一個社區所以替代組屋的申購率很高。雖然現在的房價高漲但大多數居民還是選擇價格較高的99年屋契單位。
博納產業主要執行長林永富說:「如果你選擇那個屋契比較短的,就是一半的,那他們以後會想到說如果我要賣的話,或者我要留給孩子的話,那這個組屋它還會不會有它的價值。」
專家表示也有一些年長者因為無法負擔新組屋的價格,選擇賣掉組屋搬去跟孩子同住,或者購買較便宜的轉售組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