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疫情後,新加坡湧現更多陪月嫂,市場供大於求,但受訪中介公司面臨陪月嫂合約到期後就單飛搶客戶,以及低薪無准證工作者兩大挑戰,有中介因此流失高達60%的陪月嫂和20%的客戶群。
疫情後新馬邊境重開,加上新元強勁令吉下跌,更多陪月嫂越堤到新國工作。
人力部回應《新名日報》詢問時說,去年平均每月發出800張陪月嫂工作準證,比疫情前2019年的月均600張增加超三成。
不過,受訪陪月嫂中介卻因市場供大於求而面臨兩大挑戰。

陪月嫂們接受培訓學習如何照顧嬰兒和坐月。(受訪者提供)
Super Nanny Services老闆蔡家裔說,疫情勸退不少陪月嫂導致退休或轉行,公司旗下陪月嫂人力流失。
「但是更嚴重的問題是,去年起,不少陪月嫂在一年的合約到期後,就會出去自己做。」
蔡家裔透露,她們會用面子書等社媒打廣告,有新手媽媽圖方便就直接聯絡聘用她們。公司因此流失六成陪月嫂,和15%至20%的客戶。
「但是,正規中介公司的陪月嫂要經過培訓和考核,自由業者大多沒有受訓。」
此外,Bumble Bee Home care Services負責人黃劍鵝也指出,由於陪月嫂工作期限多為一個月,有越堤族以遊客的身份來新,陪完月後再返馬而不通過正規渠道申請工作準證。
「她們願意接受更低的薪水,嚴重搶占本地市場資源。」
黃劍鵝說:「面子書上僱主發帖招聘陪月嫂,每個帖文下面都有二三十個有意的應聘者,當中不乏是人在新山,想要無准證來新工作。」
資深陪月嫂中介葉小姐(47歲)也反映說,這個情況在疫情後加重。
「正規中介公司為陪月嫂申請准證,也保證她們的服務質量,所以成本更高。當局應該控制自由業者和無證陪月嫂搶占資源,維護正規業者的權利。」